刘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武陵山区高山地区季节性缺水的建议》(第0612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等协办单位的共同研究办理,您提出的事项已采纳,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加大武陵山区高山地区小型水库和山坪塘整治资金支持的事项。
采纳情况:采纳。一是抓好山坪塘集中整治。2013—2017年,我市集中开展了两轮山坪塘整治工作,共计投入整治资金80余亿元,累计整治山坪塘12万余口。通过集中整治,整体提升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保障能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是落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2017年起我市将多项小农水资金整合为水利发展资金,其中每年切块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约2亿元,按照《重庆市水利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渝财农〔2022〕171号)等规定,支持各区县统筹用于山坪塘等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三是建立小型水库资金补助机制。2021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建立小型水库建设的资金补助机制:“市级及以上财政资金按照6000万元/座、4000万元/座标准,分别给予库容500万立方米以上(含500万立方米)、100万—500万立方米的小(一)型水库一次性定额补助。对14个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的小(二)型水库,按照1000万元/座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相关区县可充分利用这项政策,因地制宜开展小型水库建设。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区域性水利工程建设与改造的事项。
采纳情况:采纳。一是持续推进水网建设。《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中,针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地形起伏落差大、河流深切,难以形成区域性一体化水网格局,暂不具备联网、补网条件等特点,将以乌江、酉水等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解决渝东南地区水源保障问题,留住有限的水资源。2023年,我们启动丘陵山区10个农村水网示范带建设,87个子项目已开工69个。二是着力优化工程布局。2024年,我市编制了《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含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推进“3+1”(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规模化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持续优化城乡供水工程布局。主城都市区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支撑,以现有城乡供水骨干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两群”具备联网条件的人口聚居区,按照以大带小、能并则并的原则,重点实施规模化和城乡联网供水工程;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以村为单元重点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渝东南武陵山区具备联网条件的人口聚居区,按照以大带小、能并则并的原则,重点实施规模化和城乡联网供水工程,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以村为单元重点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174万人,新增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313万人。三是全面实施水源提升行动。针对2024年高温干旱对农村供水保障造成的不利影响,2025年市政府将“实施165个农村饮水水源保障工程和25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列为今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实施。同时,我局将水源提升行动列为“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为7项重点工作之首,加快提升易旱区域水源保障能力。对渝东南武陵山区地区水源水量保证率不高的区域,综合采取优质水源置换、新建蓄引提(调)水工程、水源连通等措施,多源互济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和联合调度能力,逐渐减少水量、水质稳定性较差的溪沟、山泉、窖池等小微水源,2025—2027年,渝东南地区计划实施水源提升工程562处。四是不断完善水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十四五”以来,我们全面推进落实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组织抓好《重庆市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方案(2024—2027年)》目标任务落实,加快推进取水口取水监测计量、河湖断面和地下水监测、监测计量数据信息化应用工作。同时深入实施取用水监测计量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取水计量数据接入,扩大取水在线计量覆盖面,提高数据到报率和数据质量。
三、关于提升老百姓节水用水意识的事项。
采纳情况:采纳。一是多渠道开展节水宣传工作。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节水”的理念,大力推动节水制度、政策、技术和机制创新,会同城市管理局、机关事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节水知识进校园、网红明星节水打卡、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宣传节水工作。截止2024年底,全市每年累计举办节水宣传“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等“五进”活动300余场次;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刊发节约用水宣传稿件,播放节水公益动画片,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二是提升农业灌溉节水意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协调农业用水,引导农民应用先进灌溉设施科学灌溉、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节水水平,大力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鼓励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4年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9.9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4.0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4152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8203万立方米。三是引导缺水区域分散居民适度聚居。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产业发展。充分利用高山异地移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引导缺水区域分散居民适度聚居,推动农村供水从单元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十四五”以来,渝东南武陵山区小散工程处数减少3577处,分散式供水人口减少约10万人。
四、关于持续巩固极端天气下应急保障用水措施的事项。
采纳情况:采纳。 针对2022年持续高温干旱对农村供水保障造成的不利影响,2023年,水利部门在中央和市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实施1361处抗旱应急项目。同时,制定了全市农村供水、农业生产用水干旱风险预测及应对工作方案,印发了《重庆市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试行)》,指导督促区县一厂一策、一村一策制定落实抗旱保供措施,切实提升农村供水“四预”能力。2024年,面对比2022年更持久的高温天气,农村因旱缺水人口大幅减少。今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专门谋划了应急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实施农村饮水应急能力提升工程174个,同时,逐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体系,健全干旱缺水、水质污染等风险防控、处置全链条工作体系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不足等问题,到2027年底,全市特殊干旱年份因旱缺水人口控制在2‰以内。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
此复函已经刘忠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水利局
2025年4月30日
联 系 人:李施衡
联系电话:88707065
邮政编码:401147
全文下载: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612号提案答复的函.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