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渝东南喀斯特地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第0783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你们对全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你们提出“关于加强渝东南喀斯特地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对保障渝东南地区供水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渝东南地区的水利建设,市级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十四五”以来,累计安排市级以上资金71.9亿元,支持开工建设了秀山马西和桐梓、石柱回龙场、酉阳桃花源等中小型水库,武隆中心庙水库除险加固,秀山县城防洪工程,以及山洪沟治理、水土保持治理、后期扶持等水利项目。同时,去年积极争取特别国债资金14.8亿元支持共计27个项目建设,其中:支持渝东南6个区县开工建设了黔江茶园和陈家寨、武隆车盘、酉阳大水坝和前峰等水库;支持石柱毛滩河、黔江细沙河和中井河等河道综合整治;支持秀山钟灵水库、酉阳麻旺堰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支持石柱岩嵌沟、秀山二道河等山洪沟整治;支持酉阳水利设施水毁修复项目建设,为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于你们提出“加强水网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岩溶水应用能效”“多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供水工程系统化建设”“加强水源和水质安全防护”等建议,我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一、关于加强水网规划编制工作问题。一是市级水网规划工作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水利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2022年10月启动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邀请水利部水规总院【《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单位】作为编制单位。2023年12月,市政府以渝府〔2023〕36号文批复了《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二是规划项目情况。规划充分考虑到渝东南地区多属喀斯特地貌,水量相对丰沛但难以集蓄,暂不具备联网条件,提出坚持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的原则,形成大中小微并举、丰枯多源互补的供水保障体系。到2050年,规划续建32座、新建56座水库等水源工程,充分发挥其在乡镇和农村地区的供水和农田灌溉作用;同时,分期分批开展平邑、龙虎等21个大中型灌区建设或前期工作,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提升改造。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打通大中型骨干水源与小型水库的补水通道,提升小型水库供水保障能力。三是区县水网规划工作安排。2023年10月,我局印发《关于开展区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渝东南地区的黔江、武隆、石柱、酉阳、彭水、秀山6个区县,原则上于2024年9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经我局审核同意后,在2024年11月底前报各区县政府批复实施。目前,6个区县的水网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中。
二、关于提升岩溶水应用能效问题。一是岩溶水基本情况。岩溶水属于地下水,我市地下水资源丰富,根据《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0.5亿立方米,其中渝东南地区33.5亿立方米。二是岩溶水开发利用情况。渝东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占比达幅员面积的75%,因此,相关水利规划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针对喀斯特地区进行的。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岩溶水有40处。同时,因喀斯特地区地下水情况非常复杂,多数出露位置较低,水质、水量变化也较大,实际工作中,我们与地表水一起综合开发利用,如酉阳夹州、石柱回龙场和小河口等水库就充分利用了岩溶水。三是地下水管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2023年6月水利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出台了《地下水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同时,水利部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我市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地下水管控指标》《关于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编制了《重庆市典型地区地下水水位管控方案》等文件,相关文件对地下水管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市将进一步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价,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有序开发利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发挥地下水最大效能。
三、关于多方式加大资金投入问题。一是我市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情况。2021年以来,我市密集出台了水利投融资政策文件9个,包括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十四五”水源工程建设政策措施》《重庆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十条政策措施》,市水利局单独或会同市金融工作局、重庆多家银行等单位出台的《关于推动政策性金融加大水利建设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重庆市扎实稳住经济大盘水利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重庆市深入推进金融服务水利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重庆市取水权质押融资业务指南》。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根据国家和市政府审批的规划,指导渝东南区县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深化项目前期工作,结合民生需求,科学做好做深做实项目储备,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三是深化建管模式。积极探索“水利+N”模式,综合运用BOT、ROT、BOO、BOOT、PPP等模式,开展水安全保障导向的开发模式(WOD)试点,构建“增肥哺瘦”、机制丰富的投融资方式和工具,在不增加地方债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公益性水利工程配置有效资源筹集资金,研究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组合实施,探索建立项目自身收益平衡吸引社会资本的新机制,撬动更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帮助地方纾解资金困难。四是进一步深化“政企银”合作,用好用活“重庆市水利渝融通政银企直通车”(即水利金融超市),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渝东南区县水利项目,做实水利融资信息项目库,对水利项目盈利性的部分加强金融支持,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参与水利建设。
四、关于加快供水工程系统化建设问题。我局持续推进渝东南片区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始终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提升渝东南片区农村供水规模化覆盖率,持续压缩分散式供水数量,截至2023年底渝东南片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7%,规模化供水覆盖比例31.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6%,供水管道入户率达98.8%。目前,我局正在会同市城市管理局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按照规划布置,渝东南片区具备联网条件的人口聚居区,按照以大带小、以大并小原则,重点实施规模化和城乡联网供水工程,加快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不具备规模化供水及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以村为单元重点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不断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
五、关于加强水源和水质安全防护问题。一是现有水源地情况。截至目前,渝东南地区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10个。按水源级别划分:县级及以上城市水源地18个、乡镇水源地292个;按水源类型划分:207个河流型水源地、63个水库型水源地和40个地下水型水源地。二是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我局会同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等市级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重庆市农村供水水质提升工作指导手册(试行)》。市生态环境局指导开展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及29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压实责任推动渝东南地区全面完成62个重庆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回头看”专项行动。市水利局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到渝东南片区开展水质巡回抽检,通报检测结果,确保水质合格,对水质不合格的区县进行督导。三是规范化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督促渝东南地区开展1个县级备用水源地和1个乡镇级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渝东南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99.4%。后续,我们将接续推进《重庆市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持续督导渝东南区县定期开展水质自测,加强市级巡回抽检,积极排查、整治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完善并落实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切实落实水源地长效监管机制。
此复函已经江夏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水利局
2024年4月18日
联 系 人:杨益道
联系电话:139***6
邮政编码:401147
全文下载:重庆市水利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0783号提案答复的函.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