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弥补农村地区防汛抗旱短板的建议》(第0577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防汛抗旱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储粮安全的重要工作和必要手段,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深切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3年袁家军书记先后4次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作出专题部署、2次专题调度,并赴綦江、潼南等区县检查指导防灾救灾工作;胡衡华市长5次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部署、2次专题调度,并赴有关区县检查指导,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市水利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四不一确保”和“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补齐全市水旱灾害防御短板弱项,系统提升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农村防汛能力
(一)持续抓实责任体系
指导各区县水利部门成立防御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包片机制,全面健全市、区县、乡镇、村社和工程建设管理单位“4+1”水旱灾害防御责任体系,滚动更新山洪危险区、防洪薄弱点等防汛责任人,细化实化各类责任人职责、履职标准,逐步推进责任人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能”。开展全市水文大练兵,去年新增自主预警预报区县18个,全市所有区县已基本实现水情预警自主发布。
(二)纵深推进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分级分类创新梳理、动态更新小流域山洪灾害危险区、重点防洪薄弱风险点、三峡库区预警高切坡、病险水库、高位山坪塘、河道碍洪设施、重点监管小水电站、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等水旱灾害防御领域“八张风险清单”,精准建立“一点一策”风险管控清单,分类制定整改、销号、增补等动态管理办法,实现风险排查整改闭环管理。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风险闭环防控体系,在2023年各场次暴雨、江河涨水过程中有效防范化解了水旱灾害各类风险。同时,在梳理“八张风险清单”基础上,成立八类风险防御工作专班,建立直达基层风险点防汛责任人的日常抽查和临灾临险预警叫应机制,实行扁平化呼叫应答。2023年累计抽查叫应和智能呼叫责任人近10万人次,做到有“叫应”有“响应”,有效避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三)持续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始终把“防”摆在首位,系统化、闭环化迭代升级全市洪水预警叫应体系,健全汛期月会商、周分析、雨前每日滚动和临灾加密研判机制,有效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实现“三个首次创新”:一是首次创新定制24小时以上、24小时、6小时及临灾临险递进式中小河流涨水风险预警提示;二是首次创新定制细化到河流、水文站点、乡镇的临灾临险中小河流洪水警报,升级完善水情预警、重要水情专报,2023年市、区县两级累计发布246期、1278期各类预警提示信息,实现预警率100%;三是首次创新定制细化到区县的小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提示,指导区县分层级发布县级小流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自动监测预警、现地监测预警,实现预警范围全覆盖到区县、到乡镇、到村社、到危险区,2023年共发布市级预警提示36期、区县预警155期及提醒短信53万余条,为临灾转移避险赢得时机。
(四)加快推进数字水利改革
加快数字水旱灾害防御建设,落实“三融五跨”,梳理“风险智能感知、态势智慧分析、多跨调度处置、能力系统提升”4个一级场景应用,着力构建“监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处置—复盘”水旱灾害防御全链路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应用已纳入数字重庆建设应用“一本账”,资金计划报告已通过大数据局审查,正坚持边学边干边完善,加快推进水雨工情自动监测、水情旱情滚动预报、洪水干旱智能预警等主要功能模块建设,打造水旱灾害防御风险识别及分级预警基本能力,力争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水利数字化建设新名片。
(五)强化抢险技术支撑
实化前置“专业型”“专用型”市级水利防灾物资,针对工程出险、堰塞湖等不同险(灾)情,编制《重庆市水旱灾害防御突出风险技术支撑工作方案》,实现物资、专家队伍第一时间“调得出、用得上”。在2023年石柱县山体滑坡影响行洪安全、万州灾后安全隐患、潼南“7·28”超标洪水等险灾情处置中,均有力提供水利抢险技术支撑保障,年度累计派出市级专家213人次。
二、着力提升农村抗旱能力
(一)完善农村供水抗旱应急工作机制
绘制全市农村供水干旱风险图,全面复盘2022年高温干旱对农村供水的影响。市、区县两级水利部门制定了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明确农村供水抗旱应急工作抗旱责任、风险防控、应急保障等工作事项,并根据气象预报适时做好干旱趋势分析和风险提示,指导供水单位一厂一策、一村一策制定抗旱工作措施,强化供水行业应急能力,守牢群众饮水安全底线。
(二)建立农村供水保障动态监测机制
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指导区县落实“一月一排查”动态监测机制,发现问题,即知即改。每月将动态监测数据与乡村振兴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形成部门合力,有效应对干旱、洪水、冰冻等极端天气对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目标。
(三)加快水源保障能力建设
及时组织编制《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并于2023年12月获市政府批复,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现有水源工程布局为基础,综合采取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和高水低用、低水高用等工程措施,谋划完善全市“一核两网、百库千川”的水网体系,着力实施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如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和重要结点控制性工程,加快城乡稳定水源保障能力建设。
(四)加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2023年8月,市水利局会同市城管局印发《重庆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明确规划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规划目标等事宜。总体思路是主城都市区以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支撑,以现有城乡供水骨干网络为基础,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两群”具备联网条件的人口聚居区,按照“以大带小、能并则并”的原则,重点实施规模化和城乡联网供水工程,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不具备联网条件的偏远山区,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重点推进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目前,各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市级规划预计今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报市政府审批。在规划中,市水利局专门做了城乡供水水源保障体系规划,加快配置城镇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切实提高水源抗旱保供能力。
三、有关建议的推进落实情况
(一)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各部门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2023年安排下达市级以上水利建设财政资金254亿元。市水利局编制《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印发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谋划项目1800余个,有序补齐工程体系短板,与市发展改革委密切配合,去年底争取水库、山洪沟、水毁修复等国债项目180个、落实资金150亿元,全力提升区域防洪能力和助力灾后重建。今年要重点建设防灾减灾工程:一是防洪方面。推进云阳向阳、巫溪凤凰等防洪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以“一干十八支”为重点,加快完成长江上游干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系统治理涪江、綦江、任河等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200公里,加快实施开州、秀山等区县63条山洪沟项目。加快完成2023年度114处中央水利救灾资金水毁工程修复和万州五桥河分洪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清患,加快完成8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推进1023座水库安全监测设施、695座雨水情测报设施建设。二是抗旱方面。市水利局结合水网规划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指导各区县对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和集镇供水工程配套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加快提升水源抗旱保障能力。在2023年建设投用81处应急水源工程的基础上,2024年计划续建小型水库工程95座,加快从源头上提升农村供水工程抗旱能力。
(二)着力优化水利工程管护机制
市应急局逐级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头、明晰尽职标准、明文公示上榜。2022年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单位)对298个重点防洪薄弱点、3069座大中小型水库、4058个山洪监测点、510条河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三个责任人”进行挂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023年组织全市更新公示3万余名各级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今年计划依托“数字防汛”进一步细化压实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防汛监管责任和重点保护对象的管理单位自身防汛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防汛抗旱责任落到实处。
市水利局加强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开展专家质量核查和工程质量飞检,促进各参建单位加强质量管理,2024年市级计划开展6批次、不少于30个水利建设项目的稽察。积极推进培优创先,着力打造出一批优质工程、品牌项目。探索建立检测市场行政监督和行业自律结合新机制,从严管理市场主体,及时上报处置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全面压实3031座水库大坝安全“三个责任人”、防汛“三个责任人”责任。完成67座水库、368公里堤防等水利工程划界。细化实化乡镇管理小型水库的管护责任,因地制宜探索多领域融合管护机制,创新公益性岗位、网格员与水库“巡库员”一体管护新模式。持续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支持具备条件的水利工程申报部级达标。做好5座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和忠县先行区矩阵试点建设,力争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着力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市水利局持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市水利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社会、进学校、进农村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科普、基层一线课堂宣讲、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引导危险地带群众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市防办着眼于普及基础知识,组织编写了《防汛抗旱应知应会手册》;着眼于正反两面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编写了《防汛救灾工作指南》和《水旱灾害典型案例警示》,作为水旱灾害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教育“五进”活动的教辅资料。结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组织全市深入开展大反思大整改,进一步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同时,每年减灾委、市水利局都要组织全市防汛抗旱专题培训班,不断筑牢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备汛战汛能力。
此复函已经江夏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水利局
2024年4月15日
联 系 人:赵鹏辉
联系电话:89070336
邮政编码:40114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厅。
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 2024年4月1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