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 2023年10月12日
按:近日,石柱县成功应对处置了藤子沟水库电站引水隧洞渗水险情。本次有效处置,深刻反映出石柱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确保信息“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做到了险情处置“研判快、转移快、联动快、行动快、发声快”,做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坚决守住了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石柱县全力处置“头顶库”渗水险情
坚决避免“万一失防”
石柱县认真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万一失防”要求,坚持把可能发生的灾情损失降至最低;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坚持宁可虚惊一场也不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冒险。近日,石柱县多措并举、有惊无险地成功处置了一起“头顶库”渗水险情。
一、基本情况
藤子沟水库位于石柱县龙河上游河段,属大(2)型水库,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总库容1.93亿立方米,蓄水总量约1.78亿立方米(近年汛期最多),拦河坝距下游石柱县城27公里,是典型的“头顶库”。
10月9日上午,石柱县三河镇出现山体渗水并伴随附近一幢民房附属房屋和房前村道路基垮塌,疑因距渗水点约1公里的藤子沟水库电站发电引水压力隧洞渗水所致。藤子沟水库是下游石柱县城3个街道、1个乡镇的重要防洪设施,一旦大坝出现不安全因素,将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后果不堪设想。
二、应急处置
一是研判快。接到险情报告后,石柱县水利局迅速召集专家通过山体、房屋、道路、水库大坝等现场照片、视频以及网络连线现场群众进行险情初步会商研判,并将研判结果报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反馈涉及乡镇。
二是转移快。根据初步会商研判意见和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的指导意见,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渗水区域周边7户12人进行安全转移,并做好安抚和防止回流工作。同时,设置警示标志,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严防行人及车辆进入险情区域。
三是联动快。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渗水险情,江夏局长提出工作要求,谢飞副局长率水文与防御处、运管处、水电设计院负责人及市级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踏勘核实并指导险情处置,召开专家座谈会,研究应急处置并指导后续电站引水隧洞渗水核查、地质灾害治理、设施恢复等处置措施。
四是行动快。石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政府副县长石华赓即率水利、规划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三河镇政府、项目业主单位等负责人及县级专家赶赴现场踏勘了解,召开险情处置现场会商会并成立险情处置工作组,落实处置责任和工作分工。
五是发声快。在初步查明原因后,向周边村民主动反馈渗水原因、渗水情况和该渗水不影响藤子沟水库大坝安全的初步结论,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同时,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发酵炒作。
六是查找快。通过水库流量监测、输水管闸启闭、电站引水隧洞查看以及地质灾害部位核查等措施,经不同措施实施后,最终判定,该渗水险情为电站引水隧洞衬砌混凝土与嵌入山体的管桥钢管末端出现贯通性环形裂缝所致,与藤子沟水库大坝安全无关。
三、经验启示
(一)念好“紧箍咒”,树牢主动防范意识。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用案例图片和影像直击心灵,发挥正、反面典型案例的激励和警示作用,从思想上绷紧水旱灾害防御之弦;二是常态业务培训,提升水库管理员、工程建设者、巡查维护员等的安全意识和尽职能力;三是抓好应急演练,围绕相关预设突发情况,模拟实战环节,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二)织密“责任网” ,强化履职尽责能力。一是落实“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将水旱灾害防御、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供水等列为各类会议议题,反复强调、着重布置。二是加强督导检查。通过分片指导、集中抽查、重点关注等机制,对安全隐患风险点位全面督导、定期会商、联动整改,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强化值守排查,落实重要工程、重点部位24小时值班值守和常态化巡逻排查制度,发现问题有人处置、有人上报。四是严格清单管理。探索建立工作流程清单、隐患排查清单,推动管理单位定期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避免风险隐患演变成灾情事件。
(三)夯实 “防御墙” ,提升应对处置水平。一是强化信息报送。落实紧急信息报送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核实突发事件情况,确保首报快、续报准、终报全。二是完善应急预案。梳理可能发生的应急突发情况,针对性建立并完善相关预案,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够科学决策,高效配置资源、快速应对处置。三是紧密市县协同。及时对接市局相关处室,报告突发情况,请求专家会商、物资支援、队伍救援等。四是加强县内联动。发生突发情况后,全县一盘棋,不分主次、各负其责、反应迅速、联动配合,将险情处置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