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走进水利
  • 关于2017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四次洪旱趋势会商会的会议纪要

    日期:2017-08-22

    关于2017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第四次洪旱趋势会商会的会议纪要


          2017年7月27日上午,市防指秘书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正平在市水利局4楼会议室主持召开了2017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第四次洪旱趋势会商会议。市政府应急办、市气象局、长江委上游水文局、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农委、市民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城管委、重庆海事局、市水务资产经营公司、武警水电部队第八支队等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和市水利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及市水投集团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回顾了7月全市的气温、雨情、水情、墒情、农情、灾情等有关情况,对8月洪旱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防汛抗旱工作对策建议。现将会议议定的主要事项纪要如下:

          一、7月情况回顾

          (一)气温

          7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8.2℃,较常年同期(27.2℃)显著偏高1℃。期间气温逐旬波动大,上旬正常,中旬偏高0.9℃,下旬(截至25日)显著偏高2.9℃。各地平均气温在25.1~30.5℃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巫溪、云阳、石柱等地气温正常外,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0.5~2.6℃。期间极端最高气温为40.9℃(开州,7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7.4℃(酉阳,7月1日)。

          (二)降雨

          7月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03.1毫米,较常年同期(161.3毫米)偏少近4成。上、中、下旬降水量分别偏少2、2、9成。全市平均降水日数为8.5天,较常年同期(11.8天)偏少3.3天。各地降水量在22.4~267.2毫米之间,其中,酉阳最少,奉节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渝北、永川、綦江、梁平、开县等5个区县正常,云阳、巫山、巫溪、万州、奉节等5个区县偏多2~5成,其余地区偏少2~9成。潼南降水量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2少,合川降水量为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3少。月内国家站日雨量极值为140.4毫米(奉节,7月7日),区域自动站日雨量极值为213.3毫米(彭水香树坝,7月15日)。

          7月以来,全市有10个区县累计出现暴雨13站次,较常年同期(26.1站次)偏少5成。7月共出现“7.5”和“7.13”2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根据暴雨评估指标综合判定,暴雨过程综合强度分别为中度和轻度。

          (三)水情

          1、大江大河

          截至7月25日,嘉陵江北碚站出现1次涨水过程,7日10时15分出现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83.26m,相应流量9790m3/s。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出现1次涨水过程,8日20时出现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70.16m,相应流量21900m3/s。乌江武隆站出现1次明显涨水过程,1日19时出现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88.53m,相应流量9670m3/s。大宁河巫溪站出现1次涨水过程,7日13时出现入汛以来最高水位207.14m,相应流量897m3/s。到目前为止,7月份武隆站最高水位高于历年同期均值0.57m,北碚、寸滩、巫溪站的最高水位分别低于历年同期均值5.86m、8.02m、1.73m。

          2、中小河流

          7月以来(7月1日至7月25日),受降雨影响,我市磨刀溪、汤溪河梅溪河等141条次中小河流出现1~5米不等的涨水过程,其中云阳县汤溪河金子站于2017年7月7日08时00分出现洪峰水位190.57米,高于警戒水位(190.40米)0.17米,低于保证水位(194.30米)3.73米,涨幅3.50米,洪峰流量1060立方米每秒。其他中小河流最高水位均未超过警戒水位。

          7月以来(7月1日至7月25日),我市除东北部外,其余中小河流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其中,西部綦江五岔站(江津)较多年同期偏少近7成,大溪河沿塘站(南川)较多年同期偏少近1倍;中部龙河石柱站(石柱)较多年同期偏多1成,渠溪河两河站(忠县)较多年同期偏少近7成;东北部磨刀溪长滩站(万州)较多年同期偏偏多4成,汤溪河金子站(云阳)较多年同期偏多近5成;小江温泉站(开县)较多年同期偏少近1成,大宁河巫溪站(巫溪)较多年同期偏少近2成;东南部梅江秀山站(秀山)较多年同期偏少4成。

          (四)土壤墒情及旱情

          根据重庆市旱情监测系统,结合部水文局天眼系统以及我市前期降雨及蒸发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截至7月25日,我市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基本正常,西部潼南、合川、铜梁、大足等区县部分地区出现轻度缺墒。

          (五)全市水利工程蓄水情况

          截至2017年7月25日,全市水利工程应蓄水35.54亿立方米,实际蓄水26.44亿立方米,实蓄占应蓄的74.39%。比上月同期减少0.88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0.75亿立方米。

          今年以来累计供水量为17.03亿立方米(其中:已供人畜饮水4.38亿立方米、灌溉用水5.85亿立方米,发电用水5.76亿立方米,其它用水1.04亿立方米)。当前工程可供水量为21.11亿立方米(其中:人畜饮水8.37亿立方米,灌溉供水8.22亿立方米,发电供水2.92亿立方米,其它供水1.60亿立方米)。目前石柱、大渡口、荣昌、合川、万州、开州、长寿、铜梁、北碚、江北、黔江等11个区县实际蓄水量占应蓄水量的80%以上,武隆、城口等2个区县实际蓄水量占应蓄水量的50%以下(武隆49.62%、城口33.99%)。

          (六)城市内涝情况

          据市市政委统计,截至7月25日,无城镇内涝险情发生。

          (七)地质灾害情况

          据市国土房管局统计,7月全市发生地质灾害66处,其中灾情31处,险情35处,紧急转移1359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八)交通情况

          受7月5日-10日期间的强降雨影响,共9条国省干线19处路段交通阻断,大量农村公路受灾,主要涉及奉节、巫溪、巫山等区县。7月9日,国土部门监测到巫山县龚家坊至独龙不稳定斜坡独龙1段岸坡局部发生垮塌。

          (九)灾情

          据民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7月我市先后发生了洪涝、滑坡和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截至7月25日,全市有万州区、黔江区、北碚区、渝北区、长寿区、永川区、大足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等17个区县36.96万人受灾,死亡人口1人,转移安置3947人;倒塌房屋918间,严重损坏房屋1029间,一般损坏房屋2607间;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3.4万亩,成灾面积5.7万亩,绝收面积1.7万亩,畜禽死亡650只(头);直接经济损失2.81亿元。

          二、防汛抗旱工作措施

          (一)贯彻落实到位

          在收悉中央、国家防总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后,市防指高度重视,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市防办迅速发出《关于迅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渝汛办电﹝2017﹞61号)。市水利局局长吴盛海于7月18日主持召开市水利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陈敏尔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7月19日起,市防指督查组先后赶赴潼南、铜梁、大足督查指导山洪灾害防御、防汛隐患整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等工作,并逐一下达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整改完成。

          (二)汇报沟通到位

          市水利局局长吴盛海、副局长刘正平等一行分别于7月上中旬分赴水利部、长江委汇报工作。水利部、长江委主要领导均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市水利及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继续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二要加快水利事业发展,三要加强长江大保护,四要切实抓好河长制,五要加强水行政执法力度。

          (三)会商研判到位

          每逢重大水雨情,市防指均提前召开会商会,对可能出现的水雨情发展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在收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在《乌江可能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市防指发布江河洪水Ⅲ级预警》(市委值班室《值班信息》第187期)上的批示后,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局长吴盛海立即召集市防办、市水文局、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和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在全面分析研判乌江上游水情、雨情及天气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市应对乌江今年首次可能出现的“6.30”过境洪水提出了预案和措施。市防办、市水文局、市抢险中心、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等单位及时进行视频连线会商,提出了科学调度、有序分洪、减轻损失的措施,并不间断地与长江委防办、长上局、贵州省防办、市气象局加强会商研判,确保了信息沟通,行动一致。

          (四)预警预报到位

          为防范应对强降雨过程,市防办先后提前一天发出预警通知,印发1期紧急通知、2期重要雨水情通报、1000余条次防汛短信和7期防汛抗旱专报,并向媒体发布2期新闻稿,提醒广大公众注意防范。

          (五)科学调度到位

          受贵州强降雨和上游水库群调度影响,乌江重庆段于6月30日~7月1日,出现今年入汛以来首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市防指加强与长江防总和贵州省防指沟通协调,通过乌江流域6座水库联合调度,通过拦洪、蓄水、削峰等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防洪压力。经全市各级防指上下联动,共同努力,此次流量9000多立方米每秒、彭水站超警戒水位1.48米、持续长达21小时的洪水,于1日22时通过武隆,做到了无大灾、无伤亡。根据嘉陵江上游来水及降雨情况,指导合川区防指于7月7日下发合川防汛令﹝2017﹞1号,对草街水电站进行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兴利作用。

          (六)督查指导到位

          国家防总工作组会同市防办工作组分别于6月28~29日对忠县和万州区的场镇防洪情况、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及水毁工程修复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7月6~9日对合川潼南航电枢纽、草街航电枢纽调度情况及涪江沿线和合川老城区低洼地段防汛准备工作,云阳、奉节、巫溪防洪安全情况、彭水、武隆等乌江流域沿线防汛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七)物资调运到位

          根据国家防总7月4日下午发出的紧急调运中央防汛抢险物资的要求,市防办、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4日晚连夜调集中央防汛抗旱物资重庆仓库100万条防汛编织袋、40万平方米覆膜编织布共8车次,紧急支援湖南岳阳抗洪抢险救灾。

          (八)舆论引导到位

          市水利局总工程师谢飞带领市防办、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相关负责人于7月17日做客重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阳光重庆》栏目,介绍我市洪旱趋势、防汛抗旱工作开展和部署情况,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听众诉求,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等相关防灾避险知识。

          (九)信息传达到位

          市防办及时转发国家防总办及长江防办的有关文件,要求各区县切实做好局地强降雨的各项防范工作。针对连晴高温天气,市防办提前下发《关于做好抗御高温伏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值班人员每日督促有关区县切实加强旱情墒情监测,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调度,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蓄尽蓄,为后期抗旱减灾做好水源储备,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十)应急演练到位

          有关区县积极开展演练,酉阳、涪陵、万州、永川等区县及时开展防汛抗旱演练。通过演练,锻炼了应急队伍的设备操作技能,提高了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了参与人员的防汛抢险意识,检验了各单位协同配合水平。

          三、8月洪旱趋势预测

          (一)气象预测

          预计2017年8月重庆各地平均气温为24~29.5℃,其中城口及东南部海拔较高地区为24~26.5℃,其余地区为26.6~29.5℃;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高0.4~0.8℃。各地降水量为90~200mm;与常年同期相比,主城、西南部和东南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地区偏少1~2成。

          (二)水情预测

          根据降雨预报,水库、水电站调度及影响汛期水雨情的其它因素综合分析,并结合洪水预报方案分析计算,对2017年8月重庆境内主要江河及中小河流旱涝趋势综合预测如下:

          1. 大江大河

          8月,长江寸滩站最高水位为178.50~180.50m(历年同期均值176.72m),为正常偏高;嘉陵江北碚站最高水位为190.00~194.00m(历年同期均值185.53m),为正常偏高;乌江武隆站最高水位为180~185m(历年同期均值181.23m),为正常;大宁河巫溪站最高水位为207.5~209m(历年同期均值207.81m),为正常。

          2. 中小河流

          8月,受周边降雨影响,我市长江以北地区中小河流可能出现涨水过程。

          (三)旱情预测

          8月,我市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伏旱明显,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10天左右的伏旱,西部、中部、东南部及长江河谷地区个别区县伏旱时间可达到15天以上。

          四、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正处于“七下八上”的防汛抗旱关键时期,是高温伏旱、过境洪水、暴雨洪灾等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时段,涝旱急转、涝旱并存特征明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应对复杂天气过程的思想准备,在加强蓄水保水工作,全力保障人畜饮水、灌溉供水和工矿企业用水需求的同时,还要做好迎战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突发性暴雨过程和周边降雨导致的过境洪水的准备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再添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一)进一步加强责任担当

          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及市委、市政府近期有关防汛抗旱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在抓好防汛保安工作的同时,加强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未雨绸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做到思想、责任、组织、预案、措施“五到位”,超前开展抗御高温伏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洪旱研判

          各地防办、气象和水文部门要加强会商研判,做好洪旱监测和趋势分析,提高小尺度预报精度,及时发布洪涝、干旱预警信息。各级水利(水务)部门和供水单位要依据当地水资源现状,认真做好供水形势分析预测,进一步修订完善抗旱应急预案和供水方案,抓好水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优先做好节约用水工作,有力有效做好城乡供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保障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

          各区县防指、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全面排查小型水库、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地区、旅游风景区的风险隐患,抓紧全市防汛防地灾大督查排查出来的隐患整改,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四)进一步加强山洪防御

          各地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要求,将山洪防御各项责任制切实落到实处。各区县防办要加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运行管理,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及时掌握各监测预警站点运行情况及水雨情变化情况,适时发布山洪灾害相关预警预报,切实做到预警横向到边、纵向到户、不留死角。各区县要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严格按照“十个一”要求建设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及时更新、补种各类标识标牌,进一步增强山洪灾害防治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互助自救能力,根据预案及时做好受威胁区域群众转移安置,确保人员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抗旱措施

          各地要有效发挥已建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前提下,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验收进程,加强资金管理与支付,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专款专付,确保工程及时建成并发挥抗旱效益。同时,在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前提下,抓住每次降雨过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采取拦、引、提、调等方式,引水入库、入塘、入堰、入渠,尽可能增加水利工程和田间蓄水,夯实抗旱水源基础。

          (六)进一步加强应急准备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组织协调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旱人员、资金和物资装备准备。要督促指导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及时开展人员培训,做好抗旱设备组装、调试和维护、保养,保证各类设备良好,一旦发生旱情,确保及时投入抗旱减灾工作。特别关注高山易旱区、煤矿采空区、水利工程匮乏区、喀斯特地貌区、旅游风景区等区域的人畜饮水、农业灌溉,若高温连晴发生缺水现象,要及时采取找水、送水、抽水、调水等措施,缓解用水困难,确保社会稳定。

          (七)进一步加强工程调度

          各地要做好流域统筹、区县统筹、城乡统筹,科学调度水利水电工程,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再生态”的原则,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求,有效保障重要工业园区、重点工矿企业、人口稠密区等用水需求,兼顾考虑流域上下游生态用水需要,力争确保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三不误。

          (八)进一步加强舆情引导

          各区县防办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收集掌握降雨、江河来水、蓄水、墒情、作物受旱、人畜饮水困难和抗旱行动等旱情信息,并按有关制度要求及时报送当地党委、政府和市防办。同时,要加强抗旱宣传引导,强化舆情控制,主动先期发声,注重宣传水利工程发挥抗旱减灾效益和抗旱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抗旱减灾舆论氛围。

          (九)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指挥调度职能,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险情、灾情发生后,及时有效组织抢险救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救治,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

          (十)进一步严密防范旱涝急转

          各地在全力做好当前抗旱供水保障工作的同时,要严防旱涝急转。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一方面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利用洪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高度警惕前旱后涝的可能性,要严密防范高温干旱过后,突发暴雨所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编辑:罗万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