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成功应对“7.18”暴雨洪灾
2016年7月20日
7月18日开始,我市大部地区出现强降雨;长江、嘉陵江、乌江和31条中小河流出现涨水过程,丰都、石柱等11个区县出现灾情。市防指迅速贯彻落实市领导批示精神,多措并举抗洪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一、汛情
(一)雨情。18日15时~20日08时,主城区和开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潼南、垫江、万州、忠县、石柱、大足、荣昌、永川、万盛、铜梁、合川、璧山、江津、南川、长寿、涪陵、丰都、武隆、黔江、彭水、綦江、酉阳、秀山等28个区县的711个雨量站超过50毫米,其中主城区和奉节、潼南、忠县、石柱、大足、荣昌、永川、铜梁、合川、璧山、江津、南川、丰都、武隆、黔江、彭水、酉阳等17个区县的159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丰都的1个雨量站超过250毫米。最大雨量269.9毫米(丰都暨龙),最大小时雨强86.1毫米(荣昌清江)。
(二)水情。据水文部门监测,受四川、贵州上游和境内降雨影响,长江、嘉陵江、乌江和彭水郁江、黔江濯水河、綦江、琼江、秀山梅江河、石柱龙河、垫江龙溪河、万州双流河等31条中小河流出现涨幅2~10米的明显涨水过程。彭水郁江保家楼站20日2时出现洪峰水位248.81米,超警戒水位0.10米。目前,长江、乌江仍有小幅涨水,中小河流水位正逐步回落。
(三)灾情。据民政部门和区县初步统计上报,万州、渝北、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大足、荣昌、璧山、丰都、石柱等11个区县受灾,受灾人口2.62万人,转移人口0.12万人,石柱失踪1人,倒塌房屋240间,直接经济损失0.33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0.06亿元,相关灾情正在进一步收集核实中。
7月19日,丰都县多个乡镇遭受暴雨袭击,特别是龙河流域上游多条支流、山洪迅速汇集,龙河水位短时内迅猛上涨,致使该县三建乡场镇、双路镇安宁场、雪玉洞景区附近路段水淹严重,造成三建乡场镇电力、通讯中断,部分门面和住房进水,部分车辆被淹,三建乡6人被困、雪玉洞附近101人被困。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会商研判。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局长王爱祖先后5次组织市气象局、长江上游水文局、市防办、市水文局、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及市水利局有关处室(单位)召开会商会,传达学习了奇帆市长、刘强副市长等市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分析研判了此次雨水情趋势,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和要求。
(二)加强预警预报。市防指于7月19日0点发布暴雨洪灾Ⅳ级预警。市防办及时发出3期水雨情通报和近1000条防汛短信,提醒区县和市防指成员单位进一步做好防汛应急准备工作。
(三)加强检查指导。市水利局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前往本次强降雨集中的渝东南、渝东北及中西部地区,督查防洪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进一步督促指导有关区县抢险救援。另外,市防办还随同市委督查室,对綦江区防汛防地灾督查隐患整改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
(四)加强科学调度。受暴雨影响,乌江流域中下游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市防办迅速贯彻落实黄奇帆市长指示精神,根据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监测预报,及时发出调度令。经科学调度,彭水电站有效削峰2590立方米每秒,银盘电站坝前水位212.28米,成功降低了彭水县城水位4.56米、武隆县城水位3.80米,确保了彭水县城不超警戒水位,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削洪错峰的防洪减灾效益,实现了上下游电站水位的科学调控。同时,市防办调度大足玉滩、石柱藤子沟、奉节渡口坝、丰都石板水等水库采取“泄”、“错”、“拦”等方式,累计滞洪2~5小时,有效降低了洪峰水位和沿河场镇的损失。特别是通过调度藤子沟、石板水水库的合理调度,错峰削洪,为下游丰都县三建乡解救被困群众赢得了宝贵时间。
(五)加强协调配合。市防指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细化措施,扎实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市交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市县联动,全力抢修水毁路段,尽可能降低灾害对社会通行的影响。市海事局丰都海事处接到龙河突发洪水造成部分渔船失控的报告后,立即出动抢险队员和救助船舶3艘、警示宣传船舶12艘,成功救助遇险船舶7艘和6名遇险人员。
(六)加强督查抽查。市防办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县应急值守的抽查力度,市防办连续3次对强降雨影响的有关区县应急值守情况进行了抽查,并要求各区县加强对辖区内的乡镇、重点水利工程的值班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显示相关人员均在岗在位,各级值班情况正常。
(七)加强宣传报道。20日上午,市防指秘书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正平带领市防办、市防汛抗旱抢险中心负责同志参加了“阳光重庆”直播节目,对当前防汛抢险工作及防灾减灾知识进行了宣讲和解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罗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