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走进水利
  • 璧山区强降雨来袭 “水城”建设助平安度汛

    日期:2016-07-20

    璧山区强降雨来袭 “水城”建设助平安度汛

    2016年7月8日


            6月29日20时至30日20时,璧山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降雨量最大的大路街道达到106毫米。尽管强降雨来袭,但全区范围无重大灾情出现,实现了平安度汛。

            过去,若遭遇100毫米以上暴雨,十年有七年被淹;而本次24小时的集中降雨,最大雨量突破100多毫米,为何一切安好——

            本轮降雨,璧山区与全市大多数区县一样遭遇暴雨和大暴雨,璧山却未形成较大灾害。面对这一强烈的反差,人们不禁要问:璧山,这个过去一遇100毫米以上集中降雨,十年便有七年被淹的地区,如今为何能如此坚不可摧、一切安好?

            这一切皆是大力实施“水城”建设的成果。

            璧山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始于2009年。虽然当时璧山还未明确提出打造“水城”,但已将水利工程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造性地提出了“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理念。2009年起,每年坚持新建和改建2座以上水库。此间,城区上游的盐井河水库完成扩容改造,新增蓄水能力400万立方米;城区中游的柯家桥、东岳、大岚、雪山、双凤等多座水库相继建成,如今璧山全域水库数量达到95座。璧山还以璧南河整治为契机,清淤河道,改建和拆除了阻碍泄洪的文风桥、观音堰,在璧南河上、中、下游建设泄洪翻板闸3座,对城区二、三级管网实施了全面改造。

            据专家测算,以文风桥为例,过去低矮的桥面阻挡了行洪断面,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如今的1/3,这意味着,有2/3体量的洪水被挡在河道之中,行洪不畅,城市自然容易被淹。

            今年4月,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实施了五年来璧南河首次换水应急抢险工程,对城区10公里长的主河道和支流进行清淤,共清除淤泥5万立方米,对双星大桥至观水桥两岸5公里污水一级管网进行修复,对观音塘翻板闸门进行检修,同时实施福顺桥下周边弃渣的清理等工作。

            这些措施,不仅新增了蓄水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璧山的防洪、调洪能力。如今,面对暴雨或大暴雨,可通过水库闸阀、河道翻板闸提前溢洪,确保暴雨来袭时,水库、河道处于安全水位。

            修库、治河、建闸……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璧山老城区的防洪能力已从过去的不足10年一遇,提升为20年一遇,新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


            “水城”建设的纵深推进,让璧山拥有了抵御灾害的底气。

    编辑:罗万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