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走进水利
  • 重庆河长制工作简报2021年第17期

    日期:2021-11-29

    本期要目

    穆红玉赴大溪河巡河时强调压实河长责任推动河流保护治理向纵深发展

    莫恭明赴磨刀溪巡河时强调广泛凝聚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扎实推动磨刀溪流域水质不断提升

    涪陵区突出重点抓“三率”全面提升全域水质

    梁平区立足重点领域提标污水排放

    【市级河长动态】

    穆红玉赴大溪河巡河时强调压实河长责任推动河流保护治理向纵深发展119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大溪河市级河长穆红玉在大溪河(南川段)巡河时指出,大溪河治理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保障,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求南川区各级各部门:一是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推动大溪河保护治理向纵深发展。二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河长责任,做到河长职责更加明确、履职能力有力提升,形成各级河长联动治河护河格局。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巩固第1号、第2号市级总河长令行动成效,稳步推进第3号市级总河长令贯彻落实,将污水“三排”、河库“三乱”、提升污水“三率”等专项行动贯通做、持续抓。四是要强化河长制宣传,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河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及时提炼河长制工作经验做法。五是要凝聚工作合力,引导民间力量参与河长制工作,建立民间河长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形成专群结合的格局,营造全民爱河护河的良好氛围。六是要抓好工作保障,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有效提升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让大溪河河更畅、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莫恭明赴磨刀溪巡河时强调广泛凝聚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扎实推动磨刀溪流域水质不断提升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磨刀溪市级河长莫恭明前往磨刀溪巡河时强调:一是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和市级总河长令,思想上再重视、认识上再提升、措施上再加力,广泛凝聚治水护水的强大合力,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持续巩固提升磨刀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保护修复,持续抓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干、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抓,共同守护好磨刀溪流域的碧水青山,确保一溪清水汇入长江。各级河长要抓实抓细巡河管河治河各项工作,更好地做到守河有责、守河负责、守河尽责,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贯彻落实总河长令】

    万州区“三位一体”贯彻落实第3号市级总河长令一是城区雨污分流“就位”。投资9500万元,建成城区雨污分流等污水管网44.99公里,有效解决管网淤积和雨污混接、错接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二是污水管网建设“到位”。投资9490万元,以完善主管网、入户支管网、检查井、生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建成乡镇污水管网63公里,做到生活污水应收尽收。三是管网运行维护“在位”。创新“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网运维模式,精细化开展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共计整修破损管网100余处,有效减少生活污水直排和溢流污染,切实改善全区水生态环境。

    涪陵区突出重点抓“三率”全面提升全域水质一是抓住关键点着力补短板。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56公里,建成投用污水处理设施209座、乡镇垃圾收集平台1.9万个。全面开展长江、乌江和次级河流整治,在沿江居民点新建31座污水处理设施,妥善解决近10万人的污水直排问题。二是找准切入点着力提水平。推动24家榨菜企业升级改造废水处理设施,推进107户、7366亩养殖水面尾水治理。完成1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及一级A标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三是寻求结合点,着力探路径。稳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建立“化粪池出水—生态调控池—管网延伸至庄稼地—智能化浇灌”运行模式,逐步在160个、200人以下农村居民点有序推广。四是抓好落脚点,着力强监管。建立“运营单位、属地乡镇、职能部门”三方共管联动机制,搭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54座重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双月监测,助推全区水质创新高。今年第三季度,Ⅴ类及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辖区97个河库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标准比例为94.74%,Ⅱ类及以上断面占比为40%

    梁平区立足重点领域提标污水排放一是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提标。考核、奖惩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出台镇级污水处理厂低浓度排放奖励办法,着力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降低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全面推进龙溪河流域污水处理厂出水生物治理项目建设,建设出水应急调蓄池等,运用种植水葫芦、安装生物滤床等方式,形成生物净化链,尾水水质治理后可达准Ⅳ类标准。二是畜禽水产养殖排放提标。按“禁养区坚决关闭,限养区限制发展,适养区生态发展”原则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关闭禁养区及无法治理的畜禽养殖场(户)588个,综合治理畜禽养殖场(户)854个。采取推广鱼菜(稻)共生等原位消减和修建“三池两坝”等异位净化修复方式,对川西渔村5000余亩集中连片的水产养殖区实施尾水治理,处理后的尾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类。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农药科学(减量)使用增效技术,实行秸秆还田等化肥减量技术措施及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专业化植保统防统治等农药减量技术措施,建立有机肥推广示范片1.08万亩,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

    开州区抓实项目建设补齐基础短板一是着力抓“治水”。投资16.15亿元,包装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一期)26个,累计建成城区一、二级雨污管网485.92公里、乡镇污水管网558.5公里,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投用乡镇污水处理厂43座、雨污分流改造项目21个,完成7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二是着力抓“净土”。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片建设6000亩、柑橘绿色防控1.5万亩,推广海藻有机肥2万亩、水肥一体化1000亩。加强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建设谭家330万吨尾水直排处理设施。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治理池塘1650亩,年治理尾水200万吨。三是着力抓“修复”。探索推广消落区生态恢复治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五小”工程、生境工程“四大工程”,入选重庆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实施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土绿化2.68万亩,实施培土复绿等生态修复40.5万平方米。

    【区县总河长动态】

    近日,黔江区委书记、区总河长徐江率队到黑溪镇、沙坝镇巡河,现场查看河流水质、污水收集、排污口分布等情况。九龙坡区委书记、区总河长李春奎,区政府区长、区总河长李顺带队巡查大溪河,组织召开2021年区第二次总河长会议,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荣昌区委书记、区总河长卢红区政府区长、区总河长高洪波率队赴昌州街道等地巡河,查看劣V类河流整治、大清流河入境出境水质等情况。城口县委书记、县总河长张继军带队到任河流域(修齐镇段)开展巡河,实地督导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区县动态】

    九龙坡区聚焦“清治管”打造“水清岸绿”跳磴河一是“三清”消除黑臭源。清理排污企业,分类施策关闭散乱污企业550家,拆迁水源涵养区企业828家,整治排污企业416家;清理入河排口,推进流域82个入河排口“查、测、溯、治”,规范雨水排口60个,整治污水排口26个;清理违章建筑,拆除沿河棚户区违章建筑24.3万平方米、涵养区违章建筑54万平方米。二是“四治”唤醒长清水。统筹河流整治与景观打造,将治污、治水、治岸、治景有机结合,投资16.5余亿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座,铺设干支流雨污管网33.4公里,构建水下森林河道生态系统6万平方米,治理临河矿山38.4万平方米,创建海绵城市面积达15.87平方公里。三是“五管”共护一条河。构建四级河长体系及日常巡管网格,强化日常巡管;设立跳磴河综合整治党支部,由党员干部带头解决实际难题;组建4支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巡河、环境保护宣传;建成跳磴河运管指挥及数据中心,实现河道巡查数字化、智能化;通过购买第三方社会运维管理服务等方式,实施河道全时段管护。

    合川区“三强化”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一是强化基础工作。推进换届之年河长工作交接,及时更新河长制公示牌72块。组织乡镇(街道)日常清淤45次、清漂310次,清理淤泥9万吨、垃圾漂浮物约3000吨。二是强化河流综合整治。完成新一轮“一河一策”方案(2021-2025年)编制。投资6400万元,推进柏水溪、南溪河、濮家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启动全面消除Ⅴ类及劣Ⅴ类河流治理工作,谋划总投资3.2亿元实施嘉陵江流域(合川段)可持续发展工程。三是强化问题整改。深入贯彻落实第1号、第2号、第3号市级总河长令,排查“三排”问题221个,已完成整改218个;排查“三乱”问题40个,已完成整改26个;排查“三率”问题20个,已完成整改16个。

    城口县坚持“五个结合”创新管护新模式一是考核单位与考核河长相结合。建立定期通报及双考核制度,每月通报河长巡河完成情况,既考核单位又考核河长个人。二是公益岗位与巡河护河相结合。将原建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320名整合为河道保洁员,设立河道保洁员476名,全面加强河流日常保洁。三是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暗访督查机制和考核机制,聘请河长制社会监督员64名,对河流管理保护进行监督评价。同时,通过河长制公示牌、网络报刊等平台公示举报电话,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四是河长制、林长制和路长制相结合。建立河长、林长、路长“三长”办公室信息互通互享工作机制,着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五是执法监管与统筹规划相结合。坚持疏堵结合,强化执法监管,坚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同时,针对河道淤积严重或有行洪安全隐患的区域,系统规划并由国有公司进行清淤作业,有效规范河道清淤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