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早晚,在三江汇流的合川,很多市民都要到河边休闲游玩。如今市民发现,河岸醒目位置竖立着河长公示牌,河道情况、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举报电话等信息赫然在目。只要发现身边的水环境问题,就可以找到责任人。
一方小小的河长公示牌,公示出一条河流的党委、政府守护责任人——这是河流的责任人,也是河流的代言人。
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的合川,水系发达、河溪纵横,36条重要河流、199条镇街级河流、41座中小型水库,让合川拥有丰沛的江河湖库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而这也是合川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如今,伴随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铺开,合川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区情实际,凸显江河湖库管理逻辑的新变化,全心全力写好这篇“水文章”。
认识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合川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负责的态度落实好“河长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是落实中央领导关于“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需要。
河是合川的生命线,水是合川的生命源。水甲西部的合川,2.5公里以上的溪河达235条,水域面积达76.45平方公里,河流总流程达1647公里。
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建成运行后,合川很大范围内成了一个径流湖,这极大美化了合川的景观,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度。但同时由于水流流速减缓,自净能力下降,也对水质水体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合川地处嘉陵江重庆段上游,是重庆主城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合川的水资源,在保护重庆水生态格局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因此在合川的干部群众看来,全面推行“河长制”,合川既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
合川因水而立、因水而兴,如何因水而旺?合川区委、区政府决心抓好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个重大契机,动员组织全区上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负责的态度,落实好“河长制”。
开题
河长会议河边开——看材料、听汇报得不到一手资料,蹲下去才能发现问题
“河流的水质好不好?河道是否淤积?河岸边坡是否稳固?看材料、听汇报永远得不到一手材料!”5月4日下午,一场特殊的会议在合川三庙镇境内的南溪河河坝上召开。主持会议的是合川区委书记李应兰,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合川区总河长。
今年,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合川是率先行动起来的区县之一。
“不到水边看看有没有青蛙、蜻蜓、水蜘蛛,怎么知道水质好不好。不看看堤岸有没有返漏层也就无法安心。需要全区的河长们真抓实干,把河边、大坝、堤坡当成办公室,不负使命与重托。”李应兰说。当天,合川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现场观摩暨启动大会,把会场放在河坝上举行,就是要让各级河长们对自己要干的活儿心中有数。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启动后,合川区领导都深入河流岸边、水库堤坝现场督导,带着镇村的河长们了解河流的基本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治理方案。
在合川的“河长”们看来,只有真抓实干,让“河长制”真正发挥出制度的生命力,才能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个水库、每一块湿地,让“河长制”落到实处。
布局
优化顶层设计——确立四个目标,构建两大体系,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经过摸底调查,合川在境内河库全面推行“河长制”,确定境内流长10公里以上或流经2个以上镇街或生态敏感的重要河流共36条为区级河流,其余199条河流为镇街级河流,水库包括中小型共141座水库。
合川从顶层设计做起,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推动形成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的常态管理。
确立四个目标——一是确保嘉陵江、涪江、渠江干流水质不低于来水水质或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及以上,其他河流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其河流长度只增不减。二是确保河道生态基流只增不减。三是确保全区河库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四是到2020年,重要河库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构建两大体系——河长体系,设置行政区域河长和河流河长。行政区域河长方面,区级总河长由区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为全区河长制的第一责任人;副总河长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各镇街党(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本行政区域河长。河流(水库)河长方面,36条区级河流设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河流河长,199条镇街级河流则设镇街和村(社区)两级河长,水库还设立了库长。与此同时,建立河长办公室体系,30多个单位作为责任单位。河长办公室还下设工作机构,各镇街也相应设立河长制工作机构。
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加强执法监管。
施策
跳出水体抓水质——打好组合拳,树立“四种导向”,用系统的思维、系统工程的方法抓落实
垃圾成堆、河道淤积、堤岸破败,曾是以前合川区二郎镇居民对于穿镇而过的南溪河的记忆。2015年,合川区在南溪河推行“河长制”试点,采取“河外截污、河内清淤、生态修复”的系统方案治理,南溪河的面貌一天天转变,昔日的“臭水沟”成为了如今的“清水河”。
河流水环境,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作为重庆较早试点“河长制”的区县,合川十分注重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在合川治河的决策者们看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难点重点都在“水清”。要实现“水清”,必须跳出水体抓水质,系统构建水生态。
为此,合川树立4种“治河导向”,坚持用系统的思维、系统工程的方法抓落实。
第一,构建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跳出水域、水体抓水质,特别是优化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水生态4个子系统。
第二,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是规划措施,做好加减法,减载、减污、加绿。二是管理措施,加强森林封育保护,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三是工程措施,包括垃圾污水处理、局部植树造林、养殖污染工程化处理及无害化利用、保障河畅其流和正常行洪等。四是生态措施,尽量减少人工雕凿痕迹,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生态共生。五是农耕措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物还田、科学养殖等。
第三,坚持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树立整体观念,每个河流水库都要查清存在的主要污染源等问题,根据问题分析成因,针对原因采取措施。优先处理聚居的院落生活污染在内的城镇生活污染。加强三级管网建设,一方面利用市场化手段,争取市场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聚合城建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指导镇街做好管网建设项目规划建设。
第四,尊重科学、科学治理。尽量做减法,更多地利用生态措施进行治理,尽量保持原生态。多找专家咨询,避免盲目蛮干。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主要的河道、水库,主要的断面进行在线监测。
推进
河长制就是责任制——下达任务书,明确时间表,划分责任线,做到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
5月16日,合川36条区级河流河长和25中小型区级水库库长的名单在当地媒体公示。备受关注的是,区“四大班子”每一名区领导都担任了河长或库长。领受“责任”后,大家纷纷奔赴河岸现场督查指导,开始全面履职。
“河长制是责任制,要做到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重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刚一部署,合川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
3月底前成立了合川区河长办公室,各部门抽调人员于4月7日全部到位并开展工作;4月15日前,确定河长制实施范围河库分级名录;4月20日,完成河长制工作方案编制,经区委、区政府审批同意后报市河长办公室备案;5月底,建成河长制制度体系,各级河长到位履责;6月底前,开展河库普查,启动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整治方案编制;7月底前,开展小安溪、南溪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完成清河1号行动;9月底前,完成自查验收;10月底前,接受市里对合川的验收;12月底前,建成镇街界河流断面河道管理保护监测网络……
合川还立足长远,明确2018—2020年形成河长制长效工作机制,全面启动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整治,推进清河2号、3号等行动。
笃定目标,合川扎实干了起来。
建立工作机制,由区河长办牵头,每周通报三级河长工作情况;每月进行调度,即总河长的调度、重要的一级河长的调度、一级水库库长的调度等;每季度召开现场会,从生活污水、养殖污染等不同角度召开;半年汇报小结,由河长汇报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年度进行总结考核。
搞好协同联动,流域协同联动,跨区县和跨界河流、水库实行流域联动,协同共治。部门协同联动,所有部门按照工作要求主动作为,形成合力。
严格监督检查,区委、区政府督查督办,区人大开展法律监督,区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向社会公示河长制工作情况,公示河长姓名和负责区域以及治理进展、效果,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全区还将评选优秀河长,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河长则问责追责。
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乡愁,成为人们的感情寄托;每一位河长,都代言着河流,成为河流的责任守护。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江河回归原有的生态底色,融入我们的幸福宜居家园——合川网民纷纷留言点赞“河长制”,倡议大家一起守护乡愁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