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优化布局谋长远,夯实项目储备基础。紧扣全区水网建设需求,聚焦防洪治理、中型灌区改造、引调水工程等关键领域,系统梳理水利发展短板,动态更新项目储备库。按照“急用先行、分步实施”原则,优先储备一批基础条件成熟、民生效益显著的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梯次推进格局,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筑牢项目支撑。
二是加速推进前期项目,抢占资金承接先机。集中力量攻坚具备开工条件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渠江双槐堤防、嘉陵江流域防洪工程、文胜灌区等前期工作成熟项目落地实施。建立“专班推进+节点管控”机制,细化审批、用地、环评等关键环节时间表,同步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前期要件,确保项目达到上级资金申报标准,全力争取中央及省级财政支持。
三是创新融资破难题,构建多元投入格局。深化银政合作强支撑,主动对接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重点领域,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新增1.5亿元银行贷款,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全面梳理水利领域闲置土地、设备等资产,盘活闲置资产增效益,释放资产价值。探索开展取水权质押融资试点,将水资源使用权转化为融资资本,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挖掘生态价值促转化,依托水土保持项目生态效益,试点开展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推动水保林、梯田等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形成“生态保护—价值增值—反哺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是强化保障促落实,凝聚攻坚合力。建立“区级领导牵头、部门协同推进、专班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用地、审批等难点问题。建立水利项目建设“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