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擦亮“预警哨”,强化监测预报。实时追踪水雨情动态,及时预警预报,共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Ⅱ级响应1次、Ⅲ级响应1次、Ⅳ级应急响应3次,向各级防汛责任人及社会群众发送各类预警信息39万余条,发布水情预警13期、重要汛情快报41期、水情日报75期、中小河流涨水风险提示4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4期,形成“全天候、多维度”预警矩阵。
二是拧紧“安全阀”,排查整治隐患。对223处水库、111处农村供水工程及附属设施开展全覆盖排查,聚焦山洪灾害区、库区高切坡等“八类风险”领域,实施清单化动态监管,累计排查整治问题121个,完成4处水毁修复项目,实现极端天气前隐患动态清零。
三是备足“工具箱”,加强应急准备。修订《农村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一镇一案、一厂一策”定制化要求。采购自检设备32套、潜水泵3台、一体化水处理设备1套及AB剂25.2吨、PAC絮凝剂54.8吨、斜管28立方米等关键物资,构建涵盖监测、抢险、净化全流程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