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走进水利
  • 重庆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2-04-25

    2022年3月14日,市政府批复《重庆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就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规划》起草背景、政策依据

    水文是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是新时代水文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当前水文工作的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水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服务的需求与水文基础支撑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亟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统筹规划,做好水文现代化建设顶层设计,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水文服务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的能力,建立与时代发展同步的现代水文业务体系,实现对江河湖库的科学管理。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兼顾近期与远期,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编制工作。期间,时任明清副市长多次作出批示,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水利部水文司有关领导,长江委、黄河委有关专家大力支持《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指导和咨询意见;市水利局领导率队到基层测站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规划》;先后两次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等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议意见,经过对水文测报方式改革调研、2013-2020规划实施情况自评、思路报告编制、相关专题研究、项目筛选、报告编制、专家咨询、规划衔接、专家论证等环节,最终形成《规划》,切实做到开门编规划。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总体框架

    共8章。第一章,水文发展现状与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三章和第四章,规划重点任务;第五章,分期实施及资金筹措;第六章,实施效果;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八章,保障措施。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以保障防汛抗旱安全为重点,基本建成布局

    合理、功能完善的水文站网,实现防洪薄弱区及重点区域主要站点水文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监测,市级水文巡测、应急监测、水质检测能力显著提升,水文预报预警基本实现智能化。

    布局合理的水文站网体系逐步建成。水文站网密度满足功能要求,有建设条件的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中小河流流量监测控制率达到100%;水量分配和生态流量重要控制断面实现生态流量监测基本覆盖;全市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位监测控制率达到100%;全市防洪风险点报汛站全覆盖,地表水重要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全覆盖。

    技术先进的水文监测体系逐渐完善。建成功能布局合理、面积达标、测验设施完备、生产生活环境舒适、具有水文特色的标准化水文测站;实现降水、水位、流量等全要素全量程全自动在线监测,远程可视可控;全市水文测站巡测覆盖率达到50%;应急监测响应时间不超过3小时;市级水质实验室实现涉水监测能力全覆盖。

    智能直观的水文预报预警服务基本实现。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智能化水文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实现水文监测、数据汇集、预警预报等水文业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初步实现对重要河湖洪水过程的模拟推演和数字流场映射。

    精简高效的水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水文站网分级分类管理,形成“市级+中心+区域”三级巡测和应急监测体系,基本形成水文行业标准化管理,建成较稳定的人才队伍,水文文化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建成布局科学合理、监测手段先进的水文站网,

    实现水文业务流程整体信息化智能化,水文预报精度持续提升,洪水预见期进一步延长,形成先进完善的水文管理体系,建成与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水文服务支撑能力。

    (三)规划重点任务

    水文站网建设。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资源监控等项目建设各类水文监测站点,实现与国家基本水文站网功能互补,形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水文站网体系。新增大江大河水文站3处,水位站2处;中小河流及其重要支流水文站13处,水位站59处;行政区界水文站11处;水生态监测站4处,水生态监测断面42处;墒情固定站60处。

    水文监测能力建设。以提升水文自动化监测水平为主,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标准化水文监测设施,分级分类开展全市水位、雨量、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监测自动化升级,推进建立“空天地”一体化水文监测,构建全市突发水事件应急监测体系。升级改造水文站231处,水位站472处,雨量站2076处;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30处;新建市级水文巡测基地,改建水文巡测基地8处;升级市级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新建应急监测能力8处;升级改造水质实验室38个。

    水文信息化建设。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全市水文两“中心”、两“平台”、一“映射”。即:高标准的水文数据中心、高效全面的水文智能业务平台、可定制的水文智能服务平台、水文映射与流域模拟。

    水文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强化分级管理和职能属事责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二是依法管理,维护水文基础设施安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重庆市水文条例》、《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将水文站保护工作纳入河长制重要工作内容。三是建立示范,促进水文行业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水文标准体系,打造具有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水文站,推动建立和实施全市水文监测资料汇交制度,建立“市级+中心+区县”的纵向水文立体监管,规范市场服务。四是深化改革,提升水文测报工作效率。推进监测方式改革,逐步推行基层水文测站物业化管理,推动水文站测验方式从多人固守向驻测、巡测、应急监测相结合转变,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动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应用研究等。五是着眼基层,加强水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市级为骨干,区县为主体,市场为补充的三级水文人才队伍体系,形成市级骨干队伍有力,中心技术队伍强健,区县业务队伍精干的三级人才梯队。解决落实好各级水文机构人员编制,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六是彰显特色,丰富水文科教文化内涵。建立标准化测报流程、标准化测站外观、标准化测验设施设备、标准化运行管理,结合水文站创建水文文化宣传和水情科普教育基地,全面展示重庆水文发展成果,展示水文基层动态,制作发布水文人物产品,推进水文与文化、涉水旅游、生产生活等融合。

    (四)分期实施计划

    近期(“十四五”时期)重点对国家基本水文监测站、防洪薄弱区及重点监测区域水文监测站进行提档升级,补充空白河段水

    文监测站、墒情固定监测站,提升市级水文巡测和应急监测能力,改造市级水质实验室,开发水文智能预警系统和重要河湖水文映射工程等软件系统。建设项目包括:新建5处水文站,61处水位站,60处墒情固定监测站,水文智能预警平台和重点河湖水文映射工程;改建165处水文站,472处水位站,2076处雨量站,3处水文巡测基地,1处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市级水质中心实验室和2处水质分中心实验室。

    远期(“十五五”、“十六五”时期)完成全市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升级改造,新建水质自动站、水生态监测站,提升区域水文巡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升级改造区县水质实验室,建设水质实验室智能管理软件等信息化业务系统。

    (五)资金筹措

    “十四五”时期实施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市级实施项目建设资金由市级以上资金筹措解决;位于三峡库区的部分区县项目由三峡后续资金解决;其余区县项目按“一区两群” 不同标准分别给予定额补助。

    相关文件:重庆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1-2035年)

    图片解读:一图读懂重庆市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2021-2035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