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设计理念初探重庆市巴南区水利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巴南区中小河流治理情况作如下发言:
巴南区五步河东泉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位于东温泉风景名胜区内,东温泉镇是重庆城镇体系中37个重庆旅游接待镇之一,是重庆市重点打造的温泉小镇之一。工程建设任务是以防洪护岸为主,兼有岸坡治理、水土保持、美化环境等,构建优美、开放、亲水、生态、活力、人水和谐的新东泉。工程实施后,将既能防洪减灾、确保景区安全,又能推动景区发展、提高景区形象,为推动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一、 旧的治河模式存在弊病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多年来, 巴南区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从总体上看, 符合地区自然规律, 适应各个时期经济发展需要, 成绩很大,对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得到防洪抗旱的相对安全保障的同时, 人们发现, 人类活动对这些自然的干扰过分严重。水系污染、河道断流、生态环境恶化、美丽的自然特征消失等重大问题相继发生。
(1)过分强调依靠工程措施抗拒和驯服洪水, 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纵观巴南区河流治理工作, 主流是依靠各种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约束和疏导, 其主导思想是与洪水斗争并战而胜之。人们用堤防将河流、洪水束缚在一个指定的空间, 不允许其泛滥, 从经济角度看是有利的。但由于人们在建设堤防、大坝等水利工程时, 很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于是便出现了由于水库、堤防的存在, 而破坏河流、水陆连续性, 使沿河湿地消失, 沿岸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河流自净能力不断退化等问题。
(2)盲目填没河流, 使其硬化、渠化, 导致雨洪增大。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出现了人水争地的矛盾, 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或缩窄, 水面积急剧减少。加上河道在治理中被裁弯取直, 河岸被硬化衬砌, 变成人工渠道,导致一方面,河流天然调蓄功能萎缩, 产汇流规律改变, 雨洪增加;另一方面, 由于地下水补充减少, 地下水位下降, 引起地面沉降,加重了内涝机率的发生。
(3)河流污染严重, 生态功能遭到破坏。河流是各种水的收集归宿,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河道两岸土地的开发利用, 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 造成河水严重污染, 水质恶化, 致使鱼虾等生物日渐减少, 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 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新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河流治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由对抗变为人水和谐,除了防洪、抗旱的安全保障外, 自90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水域的景观, 进入21世纪人们又开始关注水域的生态系统。由此, 在水利建设的同时如何改善水域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主流,追求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顺应这一需求, 首先在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中引入了新理念。
(1)规划设计应体现多方需求、多目标和多功能。根据促进人与水和谐相处的治水思路, 在河流治理规划设计方面从单一目标治理逐步过渡到区域性多目标治理。在建设方面, 强调在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大框架下, 部署河道建设, 其核心是以水利工程为载体, 推动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或改善。在实现河流原有防洪、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目标的基础上,恢复自然河流,清澈、人水和谐的生态目标,努力做到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三者的统一。
(2)营造水景, 建立滨水环境, 体现个性化河流治理。当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工作的传统理念应随之拓展。由于河道既是城乡基础设施也是城乡景观组成的一个相关部分,就应及时将河道景观设计融合在水利规划设计中。根据特定的河道形态, 营造水景, 建立滨水环境, 以突出不同地区的不同功能要求, 塑造各有千秋, 各有特性的河道形象。
(3)应用雨洪调蓄技术, 保护水面, 还河流以空间。作为防洪对策措施, 在国际上非常重视" 疏堵结合, 蓄泄并重" 的治水理念。在规划设计中给河流以空间, 增加河流的过水断面, 尽可能保留沿河现有水塘、鱼池、低洼地, 对它们进行改造和疏挖, 给洪水以出路, 不仅能增加调蓄能力,还可改善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
(4)标本兼治, 控制河流污染。河流的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治理河流污染要标本兼治,从源头抓起, 提倡清洁生产, 减少污水排放。在规划中设计, 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 减少污水直排河道。
(5) 多学科支持,各方专家协作创新。为使河流能更充分的体现人与自然协调、自然与技术的平衡, 充分吸取两江四岸设计理念,充分依靠市政、文物、风景园林、雕塑、生物学、植物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支持。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对构成河道的河床、边坡、岸线、堤防等要素都有造型设计要求, 其中" 亲水" 、" 有绿" 的布局是河道设计的新内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组成机构、落实责任。上次会议后朱局长十分重视,及时研究布置工作方案,组建项目部,落实责任人,对前期工作作出安排。
(2)加强与市区有关部门、涉及镇街的沟通协调,积极为项目推进创造条件。特别是东泉镇协调共同处理征地等相关问题。
⑶严格坚持项目“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
⑷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内容组织工程建设,做好施工组织安排。
⑸积极争取区财政足额配套资金,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的财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⑹加强项目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的监督管理,派质检、审计全程跟踪,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