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走进水利
  • 重庆市总河长1号令“地区进行时”

    日期:2019-12-31

    今年4月20日,重庆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直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綦江、荣昌、江北、永川、大足等区县各级河长闻令而动,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联动协作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集中开展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綦江

    “现在还有百姓还投诉你们没?”“肯定不会了噻!”在重庆綦江区石角镇新民村4社,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畜牧站站长叶昭辉见到重庆辉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猪场现场负责人就开门见山地问。

    无需人带路,叶昭辉主动当起了向导。“整个养猪场占地180亩,共有6栋圈舍,现有生猪实际存栏为3580头。“叶昭辉说,2018年,綦江区河长办在巡河时,发现其污水存在乱排问题,周边百姓怨声载道,随即与区农业农村委联系,并督促养猪场启动环保技改工作。

    “今年上半年,这里的环保设施还在建设过程当中,区河长办将该问题纳入总河长令执行清单中。目前,已全面完成环保技改并已投入使用,在总河长令问题清单中予以销号。”沿着一条窄窄的田坎步行500米左右,叶昭辉停下脚步指着脚下一片新建成的沼气池道,“这里是新近完工的。整个技改项目前后陆续投资投入近900万元,最终实现了粪汚循环利用处理。”

    说起具体的处理流程,养猪场负责人掩饰不住的得意。

    “各圈舍都进行了干湿分离,干粪进入干粪车间堆粪发酵,用来饲养黑水牤卖钱;污水尿液则通过管道进入干湿分离池,分离留下的液体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成为沼液,再进入沼液储存池,又经两月的储存发酵后进入田间沼液池,通过水芹菜、荷藕等进行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最终通过管网,或者进入鱼塘养鱼,或者送到蔬菜基地、果园等用作有机肥料。”

    为此,养猪场今年也栽种了70多亩果园,绿油油的幼苗长势十分喜人。“预计三年后就可以试挂果了。”叶昭辉道,“周围老百姓的果园要用肥料,现在都是免费送,也缓和了以往和老百姓的矛盾。”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塘湾社,走进重庆市嘉多喜蛋鸡养殖股份合作社,一片柚子林首先映入眼帘,把四五个圈舍围绕其间,俨然一幅园林式养殖场。

    合作社负责人刘仕雄底气十足,积极带领一行人参观各个角落。“我们现有存栏鸡12万只,年产蛋2200吨。”刘仕雄道,“合作社去年投资120万元,新建了有机肥生物发酵系统,今年已全面投入使用。

    沿着一条小道,穿过一片菜地,最新投运的有机肥发酵系统正在运转,有发酵罐、干燥罐,还有自动称重打包机。“圈舍输送带上的鸡粪,自动进入暂储池,再经过发酵罐发酵48小时,又传输到干燥罐保持24小时达到有机肥标准,最后就能机械化称重打包。”刘仕雄说,“有机肥主要销售给周边种植大户,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掰着手指算上一笔小账,刘仕雄脸上乐开了花:“我们生产的有机肥价格为730元/吨,除运行成本外纯利润约200元/吨,可实现年利润45万元。”

    永丰河作为綦江区一条重要的区级河流,其为蒲河的一级支流、綦江河二级支流,发源于巴南区接龙镇桥边村,全长35.6km,流域面积122.5km2,在綦江区境内自上而下分别经过隆盛镇、永城镇和石角镇。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嘉多喜蛋鸡养殖场就在永丰河旁边,确保这里的排污达标牵涉面很广。为保护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綦江区积极探索永丰河生态横向补偿机制,在吸取《重庆市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以及《綦江河流域及过境河流跨区县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内容的基础上,今年12月,河流所经过的三个镇人民政府联合签署了《永丰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

    “根据该机制,由区河长办在隆盛镇入永城镇、永城镇入石角镇、石角镇出水口等3个断面分别设置水质监测点,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水质监测工作。”綦江区河长办负责人说,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原则,实行“双月核算、双月通报、年清缴”,每考核一次的补偿资金为2万元,并在每年12月20日之前由补偿镇将年度补偿资金划拨至受偿镇指定账户,这笔补偿费用专项用于受偿镇的河道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协议签订后,蛋鸡养殖场所在的村级河长肩上责任更重了。经常要到企业的排污点走走、看看、闻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好向镇级河长直接反映。

    “我们共计有区级河长30名、镇级河长175名、村级河长405名,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2次总河长会议,全区河长制工作力度和水平得到了迅猛提高,有效推进了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根本性转变,各级河流垃圾得到有效清理,污水直排、偷排和乱排现象有较大改善。“綦江区河长办负责人道。

    荣昌

    今年4月20日,重庆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直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在荣昌,区级相关部门和镇街联动协作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集中开展整治。

    荣昌区万灵镇二郎滩石材加工厂,紧邻濑溪河支流——莲花河。过去,该石材加工厂在生产中产生的泥水主要通过沉沙池进行处理。

    “厂里的5个沉沙池比较简易,处理能力不强,不能完全满足污染治理要求。”该石材加工厂负责人坦言,虽然也意识到问题,但因环保意识不强,一直迟迟没有改进。今年3月,因暴雨冲刷,沉沙池被冲垮,污水渗漏进莲花河。

    荣昌区在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排查中发现该石材厂存在污水乱排问题后,督促其进行整改。

    该负责人说,厂里投80万引进了新设备,虽然前期投入不少,但通过新的设备不仅实现了沙水分离,过滤后的水可循环利用,被分离后的泥沙还可制作成石英砂对外销售,为厂里增收,“这对厂里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

    据介绍,我市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来,荣昌区相关部门和镇街及时根据自身职能职责,联动协作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排查,共排查点位531个,发现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20个,完成整改20个。

    同时,荣昌区对濑溪河、大清流河、渔箭河、马鞍河流域进行了重点督查,将督查发现问题进行了现场和交办单交办,促进了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的有效整改。

    江北

    嗡嗡的机器运转声中,通过水泵抽起来的废水,注入到一个偌大的调节池收纳稳定后,再进入巴氏流量槽进行处理,转眼就达到一级A标,白花花地流出,然后经管道汇入几百米外的长江。

    这是12月24日上午,记者在重庆江北区郭家沱滚装码头看到的全新一幕。所谓“新”,就是这里可以随时拆运的两台“移动式污水处理厂。”

    “我们今年5月施工,7月份就开始了试运行。”片区污水收集项目负责人郑犀说,这里每台设备的日处理污水能有300吨,目前,两台机器每天处理量在400-500吨之间,夏天随着雨水增多,处理量会大一些。

    不仅是这里,在郭家沱街道总共有13台类似的新设备同时还在运转,实现了整个街道污水处理的全覆盖。“这些设备总投资3000万左右,功率有别,功能却都一样。”郑犀说。

    郭家沱街道位于江北区中段,背靠铁山,面朝长江,与南岸区峡口镇隔江相望,面积约11.3平放公里,现有居民3.8万人左右。由于历史原因,片区尚未形成污水收集处理管网,导致这里存在雨污混排、直排长江,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区里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引入河长制常态化工作中,为河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江北区河长办综合科负责人魏溢解释,“这仅是目前的应急处理方案,因为水道流经地段牵涉其它区域,等大家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后,才能正式实施中期和长期排污工程,避免重复建设浪费。”

    天上白鹭飞,河里鱼儿跃。从这里离开,驱车10多分钟,复盛镇美丽的三板溪映入眼帘。巡河的刘伟正和一名同事在清理散落在草丛里的零星垃圾。

    “河的上游是三块碑水库,长4.2公里,经过协睦村、秋坪村,流入长江一级直流御临河。”刘伟一边忙碌一边打趣道,“这些散落垃圾都是生态好了‘惹的祸’”。

    话虽那么说,但刘伟脸上却不见一丝愁容。他解释,以前这里是城乡结合部,很多养殖业、餐饮业的污水会直排河里,曾经是一条臭名昭著的臭水沟。2017年开始,复盛镇着手对这里进行环境整治,接入污水管网,积极清淤等,让这里逐渐成了生态公园,环境好了,前来游玩、垂钓的人多了,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难免留下白色垃圾,这是人工清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星期六和星期天,来这里游玩的人多,每天要清理垃圾20袋左右。”一旁的同事也是乐呵呵地道,“这些都是小事一桩,只要慢慢引导自然就好了!前些年,很多人往河里偷倒废弃物,那才让人真正苦不堪言,路过的人避而不及,谁还会来这里游玩。”

    “大叔,你们钓鱼后留下的塑料袋,一定要记着拿走哦。”闲聊中,见对岸草丛中坐着一位垂钓者,刘伟扯着嗓门不忘提醒,“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里的景色才能更好噢。”

    刘伟也不孤独!除了同事外,还有镇上各个交通隘口的14个摄像头,同样每天都在和他们一起“忙碌着”。“我们相当于又多了一双‘千里眼’。”刘伟道。

    巡河快到下游不远处,只见一处茂密的竹林静静地矗立在河道边,清澈的溪水潺潺而过,如诗如画的一幕看得众人入神。“环境修复中,我们尽最大努力,保留了这里的原生态。”见拍照的人赞叹不已,复盛镇党委书记、河长周艳春脸上笑靥如花,说话底气也足了。

    “帮手”多了,效率高了。今年3月以来,江北区深入开展“两江十河”的沿岸排查,对揪出的46个排水口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等10个重点领域,不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水等8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明察暗访,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221个,发现并整改问题23个,查处唐家沱污水厂、黑石子垃圾填埋场超标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3件,共处罚金约100万元。

    永川

    当环保压力遇上养殖企业污染,是“一刀切”关停还是引导企业通过整改达到环保要求?永川区在执行重庆市第1号总河长令的过程中,没有迫于环保压力搞“一刀切”,而是引导养殖企业科学有序地开展环保整治,该区一家年出栏量1万头种猪的养殖企业因此得以“起死回生”。

    重庆标范沃尔多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标范沃尔多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年出栏种猪1万余头,是永川区最大的种猪提供基地。负责人蒋经城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该公司所在地位于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安溪村韩家沟组,距离小安溪350米,不在重庆市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的200米范围内。过去,公司排污通过粪污干湿分离、农田消纳等方式进行处理。后来,由于养殖场规模扩大,农田消纳能力不足,导致小安溪水质受到影响。 

    小安溪是涪江最后一条支流,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在合川汇入涪江。由于沿河厂矿较多,水污染严重。小安溪也是涪江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支流。  

    今年4月20日,我市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在全市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永川区组织区河长办、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城市管理局、临江河指挥部等职能部门和23个镇街,对相关领域逐步排查,并全面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  

    在排查到重庆标范沃尔多公司时,相关职能部门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坚决取缔。因为该公司排污所在位置正好位于小安溪双河口出境断面上游,直接影响永川区今年的环保考核。  

    另一种意见是引导企业科学整改。理由是该企业已经营多年,为云、贵、川、渝等省市近200家养猪场提供种猪,且因受今年生猪市场大环境影响,企业已经损失惨重。如果再“一刀切”关停取缔,不但会对多家养猪场的种猪供应产生影响,也会严重挫伤企业积极性。  

    “我们在邀请专家反复论证后,最终决定引导企业实施环保技术改造,彻底整治养殖污染行为。”永川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吃下了“定心丸”后,今年5月,重庆标范沃尔多公司投入300余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站。该公司的养殖污水通过调节池、初沉池、厌氧反应池等十多道工序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再经过城镇污水管网进入渝西污水处理厂,从而彻底杜绝了因养殖给小安溪造成的污染。 

    “尽管投入不菲,但此举却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蒋经城说。 

    不搞“一刀切”,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养殖企业都要“开绿灯”。“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也要依法整治。”

    今年5月29日,位于永川区青峰镇的永川区乐汇森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将沼液池中的水偷偷排到旁边一条小溪沟中,被当地居民举报。经过调查,该合作社不仅存在偷排行为,还存在用地手续不健全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且所处位置在一个低洼处,整改不易。永川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支队依法对该合作社处以罚款10万元,并将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该合作社主动关停了养殖场,并将过去的养殖场恢复成了林地。  

    科学整改换来的是畜牧业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鼓励和支持养殖场户绿色转型带来的是天蓝水清。截至今年11月,小安溪双河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其中8—11月达到Ⅲ类。

    大足

    太平河清澈见底的水,沿着漫水桥的台阶潺潺而下。上游是大足区,下游是永川区,这里是两个区的分水岭。  

    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福明站在河岸,望着悠悠河水流淌而去,心里无限感慨:“地处河流上游,我们的责任很重。”

    刚来这里上任时,一组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反馈的太平河漫水桥市控段面水质监测结果摆在眼前:2019年1-3月为劣V类。  

    深入了解后,这样的水质结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把初来乍到的李福明惊出一身冷汗。  

    太平河是小安溪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足区双桥经开区巴岳山,流域总面积69.41平方公里,流经双桥经开区、永川区汇入小安溪河,再经铜梁和合川,注入嘉陵江。 

    “太平河双桥经开区段全长18.2公里,涉及三街一镇。”李福明说,作为双桥经开区境内的主要地表水系,河床平缓,流量小,流速较慢,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其水体主要功能为农业取水、泄洪、纳污,不作为饮用水源。  

    让他头痛的还有一个历史原因,以前城市建设时市政配套设施不足,雨污未分流、二三级管网覆盖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排入太平河,导致太平河水生态环境极度恶劣。  

    以重庆市总河长1号令为契机,5月16日,《重庆市大足区总河长令(第1号)》发布,要求对全区工业企业、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城乡污水管网、畜禽水产养殖场、学校医院、餐饮企业、洗车修理厂、居民小区、建筑工地、家庭小作坊和“散乱污”企业等领域、场所的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全面整治“见底”。

    太平河“控源截污”的整治方案很快出台。沿着漫水桥岸边的一条公路往上行,驱车20分钟左右,一座崭新的邮亭工业园区污水提升站坐落在园区外,远远的,还能听见排污口哗哗的水流声。 

    “这个提升站设计的污水处理能力是每天4500吨,为园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双桥经开区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建设科副科长蒋聪说,邮亭工业园区13家企业及邮亭派出所等区域的居民生活污水每日约2000吨,现在全部经过这里集纳后,通过管道送至3公里外的双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以往园区污水全部直排入河的历史,从此终结。”  

    “这个提升站很智能哦。”蒋聪十分自豪地说,“蓄水到一定高度,系统会自动启动水泵运转。突然停电也不怕,安装有备用电源。” 

    “太平河水质不达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前的污水处理厂老旧了,处理能力有点滞后。”李福明客观地说,“这导致很多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存在总磷超标。” 

    “现在,各个提升站送来的污水,还要集中到这些地方处理,扩容改造势在必行。”李福明说,期间,双桥污水处理厂就成功完成了提标改造,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磁混凝高效沉淀处理工艺,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完全能满足双桥城区日常污水处理量,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内。 

    治标还得治本。太平河支流苦水段的一座桥边,邮亭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的提升站正在卖力地运转着,淅淅沥沥的细雨中,河边有一群工人正在加紧进行步道铺设、边坡复绿,河道里还种上了美人蕉净化水质。“这是在加强沿河的生态修复。”李福明说,“这项工作是今年4月份启动的,在太平河过境的区域,总共有7段要修复,长度有10公里左右,仅这一段就有1公里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言谈间,路过的行人,还不时为太平河日新月异的变化点赞。  

    对于喜欢暗地里“打游击”的“散、乱、污”企业,当地也没有手软。“通过专项治理,我们新排查散乱污企业37家,已关闭淘汰15家、纳入整治22家。”李福明道,“通过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截至目前,已查处企业环境违法处罚案件35件,罚款金额309万元。其中,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件。”

    “看到没,这是7-12月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市局考核指标全年平均值,彻底去掉了‘劣’字。”工作人员统计的一个河水监测数据图,用不同颜色清晰地记录下了太平河水质由污变清的整个过程,看着这份答卷,寒风中的李福明愁眉舒展。

    落实第1号总河长令 重庆“三排”问题已整改八成以上

    去年4月,重庆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直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各地闻“令”而动,共发现“三排”问题超过4000个,目前,八成以上已完成整改。

    在双桥经开区邮亭工业园,这座日处理能力4500方的污水提升站已运行了大半年。有了它,园区内13家企业的生产生活污水都得到了有效提排。

    双桥经开区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建设科副科长蒋聪说,当污水进水量达到一定高度后,设备自动启动,将污水提排到3公里外的污水处理厂中。

    包括邮亭工业园在内,去年,双桥经开区共排查入河排污口101个,通过应急工程抢险、综合执法、连片治理等措施,目前已整治完成87个。随着控源截污、生态治理修复等工作的推进,当地太平河水质持续改善,周边环境整治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双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福明说,优化现有的污水处理资源,太平河的水质一定会达到功能要求,优于我们功能要求。

    而在荣昌万灵镇,这家位于濑溪河支流旁边的石材加工厂也经历一次大变化。去年,企业进行环保技改,一套全新的泥沙分离设备投入使用。荣昌区万灵镇二郎滩石材加工厂负责人赖昌华告诉记者,分离之后,砂就卖给人家做石英砂,水就抽回来循环使用,一滴污水都不会下河。

    荣昌区河长办副主任何可仁表示,经过治理,荣昌主要的河流已经达标。

    据介绍,重庆发布第1号总河长令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7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6.6%,共发现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4055个,目前已完成整改3345个,占比82.5%。

    市水利局河长制工作处处长吴大伦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持续深化1号总河长令的落实,坚持边查边改,对正在整改的710个问题,也将督促全面整改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