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织密“责任网”。完成222座水库、88座水电站、78处山洪灾害易发区、11处防洪薄弱环节及8个在建水利工程等重要部位防汛抗旱“三个责任人”更新公示,修订完成222座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防汛)应急预案和9座水文站的超标洪水应急预案,针对高山易旱区和有旱情的区域落实管控措施,完善抗旱保供水应急预案,确保供水安全和生产用水需求,并根据预案开展演练,提高应对处置能力。
二是织牢“排查网”。全面梳理防洪薄弱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八张风险清单”,实行清单动态化监管,对问题隐患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整治安全隐患101个,建立滚动排查隐患机制,密切关水库、山坪塘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实现闭环管理。
三是构建“监测网”。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领导带班+水文值班双值班值守制度,密切关注水雨工墒情变化,及时发出预警预报信息,全面开展水文站、雨量站、水位站、墒情站等监测设施设备汛前巡检和整站工作,确保畅通率达95%以上,推进前端感知设备动态接入三级治理中心工作,实现科学识别研判风险隐患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