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记者了解到,临江河系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全长100公里(其中永川段88公里),流经来苏等13个镇街,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承载了25812公顷土地农用水功能,是百万永川人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它因在城区与5条支流交汇,形成“三河汇碧”,永川因该处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永川整个城区及城乡结合部排查出各类直排污染源点12449处。新老城区原有812公里地下污水管网也存在破裂、渗漏、堵塞、雨污混接等问题6352处。全区已建成投用的68座污水处理厂(站)中,其中32处污水处理厂(站)排放严重超标。在未整治之前,河流沿岸500米范围应整治的畜禽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工业企业、食品小作坊达4760家。
2017年初,永川区委区政府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全面打响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自“河长制”工作开启以来,全区三级河长紧紧围绕“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总体思路,着力“管好水”“护好岸”。
(图注:临江河河长公示牌)

压实责任,推进“一号民生工程”
2017年初,永川区把治理临江河流域工程作为全区最大的“一号民生工程”,由区委书记、区总河长任指挥长,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连续4年均抽调包括区环保局副局长在内的三四十名机关干部组建专班,攻坚推进临江河流域综合整治及全区水环境治理工作。
2017年4月,出台了《永川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方案》采取“区领导+部门+镇街”的方式推进落实,对全区河长制组织体系、实施范围、各项任务细化实化,明确保障措施、阶段目标任务确。
三年多来,全区各大流域治理成效明显,水质一年一个台阶。临江河流域出境断面年均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Ⅳ类。辖区九龙河、小安溪流域水质稳定在Ⅳ类基础上接近Ⅲ类。

问题导向 消除临江河黑臭水体
2017年,永川区制定了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临江河治理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工程共投资8520万元,重点对20个污染源进行控源截污、垃圾清运、底泥治理和生态修复,主要开展了城区五条黑臭河道污染点、上游源头的整治和河道清淤、清漂,督促可以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业企业做到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或闭路循环处理后回用,整治城区农贸市场,搬迁临时菜市场等。
(图注:临江河支流玉屏河黑臭水体治理前后对比图)
同时,组建7个专项督查组和1个综合协调组,对7个牵头单位负责的10个专项整治任务分别进行“一对一”专项督查,2017年10月,经评估,永川基本实现了消除黑臭水体的阶段性目标。2018年6月,永川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了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复查验收。

控制源头 持续实施专项整治
2017年,永川区下发《永川区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开展“1+11”专项整治,即成立1个临江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开展工业企业污染、养殖污染及屠宰行业污染、农贸市场污染等10项专项整治。当年,实施河道清淤25.58公里、开展城区内常态化清漂194万平方米、整治各类污染源2472家。
2018年,开展畜禽水产养殖、屠宰场、小作坊废水污染等“6个专项”整治,全年关停或整治畜禽水产养殖、餐饮企业、农贸市场等8742家,取缔整治108座水库、4312口肥水养殖集体山坪塘。同时,对全区256条河流和136座水库清漂、清淤和开展“四乱”等专项治理,完成河道护岸综合治理29.42公里,清淤、疏浚河道49公里,处理非法排污案件30件。
2019年,深入实施养殖业污染、城镇排水、工业企业污染、农贸市场污染“四个专项”整治,落实市区两级总河长令,重点开展污水“三排”专项整治,117个“三排”问题全部销号清零。
位于茶山竹海街道境内的重庆标范沃尔多原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离小安溪仅有350米。为减少养殖对小安溪的直接污染,经多方协调,公司投入300余万元修建了标准化的污水处理站,养殖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既稳住了企业发展又排除了环保压力。全年累计整治各类污染源13858家,耕整冬水田2.05万亩。
2020年,为防止污染反弹,巩固几年来的综合治理成果,启动开展城镇排水、城镇化粪池清掏、养殖业污染、“千沟万塘”黑臭水体、废旧塑料再生利用企业污染等“五个专项”整治,将对全区4015座化粪池进行清掏,对3973户城镇排水用户、612处千沟万塘黑臭水体进行专项整治。1—4月,全区各项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已完成城乡化粪池清掏 807座,整治城镇排水2416座,28条支沟、64个水塘黑臭水体得到治理,其余专项整治正在稳步推进中。

补齐短板 实施三大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站)、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建设。
①加快污水管网工程建设
永川区坚持污水管网探测修复和建设并重,新建城乡管网284公里,修复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原有污水管网417公里,完成21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②提速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到2019年底,全区已完成城乡新建污水处理厂(站)29座、提标改造30座,今年还将完成17座污水处理厂(站)提标改造和新建任务。
③加快全区水系生态修复
在完成城区河道清淤26.7公里的基础上,完成南瓜山水库、关门山河湖连通工程、小安溪提水等补水工程,建设城区4座拦水坝,实施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河岸绿化景观工程。另外,同步对老城区跳蹬河、玉屏河等河段进行“三河汇碧”生态修复。今年,全区还将完成城区30公里河段、兴龙湖生态修复工程和83座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湿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的综合效应。
(图注:临江河支流红旗河生态治理前后对比图)

铁腕治水 出狠招形成责任倒逼
从2018年6月份开始,实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每月排名通报和生态横向补偿机制。由临江河指挥部(区河长办)负责,每月对各镇街出境断面水质、污染源问题解决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量化打分、拉通排名,对连续3个月排名后三位的,区委书记约谈涉及到的镇街负责人,对连续6个月、两个季度排名后三位的,严肃进行组织处理。
2018年6月,大安街道的书记、主任就因水质全区排名倒数第三,首次被区委书记约谈后,知耻而后勇,加大辖区内面源污染、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整治,2019年大安街道因水环境治理成效突出,被评为全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今年,永川又创新河长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调整完善全区河长组织体系,设置六大流域工作联络员,创新实行流域考核排名通报机制,由流域河长按流域排名分别进行约谈,将水环境治理继续纳入镇街、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截至目前,已约谈镇街总河长102人次,水环境治理工作有压力有传导。
据监测数据统计,2019年底,临江河流域出境断面年均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稳定在Ⅳ类,辖区境内长江国控断面9个月达到Ⅱ类水质,九龙河、小安溪流域水质消除劣Ⅴ类并稳定在Ⅳ类基础上接近Ⅲ类。
第1眼记者了解到,目前永川区临江河最大支流圣水河,已获评重庆市五大“最美河流”。拥有全国森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永川,在全面完成母亲河及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后,山更青、水更秀,空气也更加清新。
近年来,长城汽车、东鹏陶瓷、庆铃新能源汽车、雅迪电动车、阿里巴巴客服、中国船舶(原中船重工)等企业先后走进永川,将这里作为新时代再度起飞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