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有了河长的臭水河如今又有鱼儿嬉游了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龙丹梅 编辑 周立)说到山王溪,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这条河就是三溪口豆腐鱼沿线不少餐饮店背后的小河沟。过去,沿河餐饮企业、工业企业污 水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山王溪一度成为当地人闻之掩鼻的臭水沟。自从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后,过去没人管的山王溪也设置了河长。6月7日,重庆日报记者跟随北碚蔡家岗街道镇街级河长詹佑停 、村级河长龙旭林一同巡河,看看有了河长的臭水河如今怎么样了。
截污清淤,消失多年的鱼虾又回来了
保洁员在河中捞起鱼儿后,又放回河里。
山王溪是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12.78公里,发源于北碚龙凤桥街道,经蔡家岗街道、童家溪镇进入嘉陵江。重庆市民熟悉 的三溪口豆腐鱼等餐饮店,大都分布在这条河沿岸的212国道旁。从三溪村白龙滩的一条便道往下走20米,便来到了山王溪河边。
从这里开始,到三溪村老三溪口止,便是山王溪蔡家段,全长 3.2公里。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小”溪,水面不过三四米宽,水深刚刚没过脚背。浅浅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的石头上漂浮着长长的青苔 ,河边的草丛里,白色的菜粉蝶和蜻蜓在水草间嬉戏。河畔的泥土中,分布着一个个两三指宽的小洞,这是螃蟹藏身所在。若是 仔细看,青苔间间或有些银色身影,那是河里的小鱼。
“别看现在有鱼有虾,一年半以前,这里还是个臭水沟,岸边只有苍蝇和蟑螂。”詹佑停说,过去没有污水管网,岸边的餐饮店 、修车厂,还有居民家里的废水,就直接往河里排。
久而久之,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黑臭不堪,河面上长期漂浮着厚厚的油污。 两边河岸各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仅能容一个人通过,这也是河长必经的巡河路。小路两侧,一排碗口粗的白色PVC排水管十分显 眼。
詹佑停指着白色水管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是截污管网,也是河水变清的头号功臣。”原来,2016年底,北碚区对山王溪 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在沿河3.2公里全都安装了截污管网,收运污水。
后来,又对河道进行了三次清淤,“光是清出的淤泥就装了大约100辆货 车。”詹佑停说。截断了排污源头,清理了多年的淤泥,臭水河慢慢变清了,消失多年的鱼虾也开始“回家”了。
为山王溪当好“大管家”
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北碚区也为山王溪设置了镇(街)、村(社区)两级河长,为山王溪当“管家”。
三溪村党委书记、山王溪蔡家段村级河长龙旭林,他每周巡河,发现河道垃圾问题便和村里的保洁员一起清理;发现居民在河边 放鸡鸭便前去劝说;若有企业偷偷排污,他便上报给镇级河长协调解决。河边长了不少泡桐树,枝干已经被风吹倒过好几次了,龙旭林仔细查看每棵树的受损情况,这条河浅,一根泡桐树倒下便能阻塞 河道,因此,若有枝干断裂便要及时运走。詹佑停则仔细地查看河边新生的小草,小草已长到两指长,碧油油地生长在河边。
“这是我们四月份才栽下的高羊茅(一种水生 植物),它长得快,不怕水,即使被山洪淹没后也能再生。”詹佑停说,管网建成后,河岸沉积多年的垃圾也收运了,但河岸裸露问 题便由此凸显。
光秃秃的河岸不但影响美观,也不利于水土保持,河长们在巡河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后,便及时向街道反映。街道便 购买了水生植物、黄桷树苗,在河道两岸栽种。尽管栽种时间还不长,但小草们却长得生机盎然,这也让詹佑停十分高兴 。
说话间,眼前的小路上出现了一小滩方便面,显然是从上方的房屋里丢下来的。“这种事常有,我们经常上门劝说,总有人当面 答应,背后乱扔。”龙旭林向詹佑停“诉苦”。“街道近期会跟沿河企业、居民签协议,实行‘门前河道三包’制。”詹佑停回答。到时,家家户户都要对自家门前河道的清洁 负责,用制度来保护山王溪。
到三溪口吃豆腐鱼也可游河岸了
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河岸两侧有不少铁丝网的遗迹。龙旭林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山王溪还是臭水沟时,不少居民图方便,在河边搭个铁丝网便养鸡养鸭,每天用水管朝鸡舍一冲,就将粪便冲进河中。
河长制实施后,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劝说大家将鸡鸭关进家。居民养的鸡鸭数量少,工作还好开展。但河边的餐饮店店主却不愿意,他们每天做菜需要不少鸡鸭,养在河边觉得特别方便。
这时,重庆日报记者跟着两名河长,从一条小路上了岸。岸边有家“宋洋食店”,老板娘在围裙上擦擦手,迎上来打招呼。“她叫宋富贵,过去就在河边养了不少鸡鸭,以前怎么做工作都不肯搬。”龙旭林说。“现在我不养鸡鸭了,要吃就上街买,方便得很。”宋富贵笑道。原来,这家店做豆腐鱼已十多年,捎带着卖鸡鸭,生意不错。
山王溪整治后,河长劝她建个鸡舍,但她嫌麻烦不愿意。直到有一次,一名客人在等待厨师做鱼时去河边走了走,回来后赞不绝口, 还表示今后要带朋友来吃鱼、游河岸。
见干净的山王溪也能吸引客人上门,宋富贵想通了,主动拆了铁丝网,杀了鸡鸭。“我们接下来还要在河边修步道、搞绿化,让来吃鱼的客人有地方休闲。”詹佑停对宋富贵说:“到时候来的人多了,你这笔拆 鸡舍的账目不就算得过来了吗?”